100天读书哲思

97/100《教育原理》4-5教育过程与教育实体,教育系统

2019-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阳关丹阳

翻动这本1993年出版的书,泛黄的纸张让我小心翼翼。书上还有前人做的标记,我不知道做标记的人是谁,但是我们穿越了时间在书页上相遇。

同学在孔夫子网上买到一本陈桂生的旧书,上面竟然还有陈桂生老师的签字。

以前喜欢读纸张很新的书,觉得干净清爽,崭新的纸张翻起来很有质感。最近渐渐地也喜欢泛黄的旧书。这些旧书是知识的沉淀,有时光的厚重感。

以下是笔记:

综观教育组织的演变可以看出:在古代的个别教育中,由于学生对于教师在人格上处于半依附关系,不承认学生人格的独立教育,在漫长时期“忘记”了自己的对象。但相对于后来的集体教育组织,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相当具体、直接并带有感情色彩,因而那种教育又没有完全忘记自己的对象。

我们现在说的现代学徒制,要取这种个别教育的优点,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师傅和学生之间能够培养出具有职业意识传承性质的情感联系。

近代集体教育组织中,出现了班级学生集体。关注学生变成了关注班级整体,而不是每一个其中的学生。教师集体从简单协作演变为在分工基础上协作。单个教师即使对学生集体也从全面关心变为片面关心。教师只能对自己承担的分工部分负责。有些发达国家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倾向于控制和缩小班级的规模。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

教育实体的产生也形成了一种偏见,“教育即学校教育”。这导致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上,事实上学校以外的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形式化教育因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限制了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并使受这种教育的人又同社会生活脱节的危险。

学前教育其实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包括零到三岁的婴幼儿教育和三到六岁的幼儿园教育。这两个阶段的教育其实影响了人类的基础素质。但是因为不包含在现行的传统教育体系里面,所以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这成为了教育不公平的起点。

传统的职业教育着眼于个人终身从事一种固定职业的就业准备。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一生的工作过程中将有几种不同的职业,职业流动加快。职业教育未来的取向是为人们投入工作和实际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其目的应该较多地注意到把青年培养成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的植物,不断的发展他的能力,使他能跟得上不断改进的生产方法和工作条件。而较少的注意到训练他专门从事某一项手艺或某一种专业实践。

这是1993年出版的书的观点,放在今天,依然是睿智而具有前瞻性的。26年过去了,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相似的问题。

今天,知识付费的浪潮席卷,这一方面是好事,它属于非形式化教育,弥补了正规教育体系覆盖不到的领域和维度,有利于人们得到终身教育的资源和机会,可以进行个性化选择,也确实产生了一些优质内容。但另一方面,它具有良莠不齐的缺点。没有制度约束,没有标准要求,有些课程哗众取宠,有些鸡汤实际价值值得商榷。当然这和今天信息化个性化的社会环境有关。任何系统都依存于一定的外部环境,教育系统也不例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