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与吴起比较分析

2019-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秦睿希
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分析
摘要:楚国吴起与秦国商殃都是卫国人,当时周王室进一步衰微,随着诸侯王争霸的历史潮流,吴起服务于楚,;商殃出力于秦,升为大良造。虽然吴起在楚推行变法在先,商殃在秦主持变法在后,但都是处在战国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大变革时期,他们所采取的变革措施和政策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当他们的革新支持者楚悼王、秦孝公薨后,旧贵族势力反扑,吴起被旧贵族乱箭射死,商殃车裂身亡。他们两个的变法都顺应时代的潮流,推动了他们各自服务国家的发展。本文探究了两个问题。
(1)、为什么商鞅与吴起变法后惨遭毒手?
(2)、为什么商鞅的变法成功了,而吴起的却失败?
本文关键词:商鞅变法、吴起变法、贵族
商鞅变法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只有买卖。
2.奖励颈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
吴起变法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于公元前386年—前381年,任命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以失败告终。
商鞅与吴起都是秦国与楚国的功臣,而为什么最后商鞅车裂而亡、吴起被贵族杀死呢?
之所以他们而死,
1、是因为他们的变法都触犯了贵族的利益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举兵抵抗,结果失败,被车裂而死。
吴起改革,触动了贵族利益。他死时扑倒在先王身上,杀他的乱箭,很多射在了先王尸体上,新王上台,就处决了射箭的贵族。
2、相信他们的君王已经死掉,让贵族们有机会一网打尽。
2
既然商鞅与吴起最后都被贵族陷害而亡,那为什么吴起的变法却失败了,商鞅的变法却成功了呢?
商鞅成功的原因:
(1、)得到了君王的支持以及他的变法符合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1. 秦国进行商鞅变法以前在战国七雄当中属于实力较弱的
国家。当秦孝公继位之后,励精图治,要改变秦国落后的现
象。商鞅听说是秦孝公当政,就入秦国,求见秦孝公进行交谈。
商鞅变法的思想符合秦孝公强兵、富国的政治意愿。然后变
法的重心内容都围绕“富国强兵”开展,为秦国的强大霸业
服务。商鞅变法过程中虽然受到各种阻碍,
最终依然取得成功。秦孝公的支持是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保障。
(2)
2.商鞅变法内容主要展现富国、强兵、民和的思想
首先、鼓励农民耕田种地,这是强国的经济基础。奴隶
制社会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家是否富强和农业的发展
有着密切联系,农业是富国的最基本保障。因此,商鞅变法
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农业生产。
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施行土地私有制政策,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支持
劳动人民。制定新的赋税制度,降低了农民的赋税和一些苛
刻政策,真正的体现了民富则国富的思想。统一度量衡,便
利了经济发展。其次、奖励军功,构建军事帝国。军事力量
是护国安民的基础,因此,商鞅制定新的按军功赏赐的二十
等爵制度,不论是贫民子弟还是权贵,要想获得封赏,就要
努力立军功,这使得普通百姓有了改变贫困命运的机会,把
百姓的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严禁私斗,营造了积极
向上,一致对外的军事氛围。最后、普遍推行县制和户籍改
革制度,稳定了社会秩序。把地上的管辖权利收回,使得权
利直接归属朝廷。改革户籍制度,每个百姓都要进行登记,
采取连坐法,让百姓之间相互监督。这些都是为了维护社会
秩序,为实现“富国强兵”政策服务。
2. 通过对民众的诚信和铁腕政策维持变法进行
3. 商鞅变法的实施必然会触及到一些阶级者和奴隶主的利
益,受到阻碍。商鞅从化以下两方面进行了维护。首先、获
得百姓的支持和信任。变法之初就强调诚信,立信于民。变
法团体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他们明白紧靠自己的力量很难
抵抗反对者的势力。因此,他们强调立信于民、立足百姓,
让百姓参与到变法中来。其次、铁腕政策。变法施行过程中
反对者毅然为了自己的利益奋力拼搏,于是出现太子犯法。
变法团体为了维护新法权威,处决太子,给反对势力沉重的
打击,让百姓和反对势力看到,变法势不可挡。
吴起为什失败了
1、 没有得到君王的肯定

2、 得罪了贵族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同异之处。

相同之处

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到了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

②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③措施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④性质相同:都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⑤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同时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各国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时期。

不同之处

①内容的深度不同:商鞅变法是在更加深刻地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因此提出了诸如“什伍连坐”“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制”“废分封,行县制”“开阡陌封疆”等更加明确、更加深刻、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

②影响的深远程度不同: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制”“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制度不但对整个战国秦汉时期,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

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是。

内容,商鞅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比较全面,且行之有效,而吴起只侧重于政治,变法内容比较单一;变法的过程、步骤:前者顺序渐进,后者操之过急;得到的支持:得到国王支持的时间也明显不同,前者有十多年,后者只有一年多;结果:结果的不同更是浅而易见得,一成一败正是它们的不同之处。尽管参考答案中没有这点,但凡答对这一点我们都给2分,因为我们不能否认这也是它们的主要不同点

(二)、什么因素使变法成功,什么因素导致变法失败?

1、民心。民心是可以说是成立一个国家或一个变法的根本,只要你有了民心,百姓才会爱戴你。而民心怎么过得呢?首先你得让你的百姓在你的变法中得到好处。如果没有民心,百姓们就会觉得你的变法不好。就不会去采用你得变法。所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变法也是这样,历史上有很多的变法。到一些的变法者太过于急于求成这也是不好的。所以说变法的成功也是个时间的问题。

2、君王变法是否成功,也要看这君王是否乐意,就像王安石变法。老皇帝在位时是十分同意变法的,所以心法是持续了很久很久的,可是,老和尚去世,新皇上继位,新皇上因为太小,高太后,垂帘听政。而高太后又是,旧党这一派的。所以高太后的垂帘听政,第一就是废除了新法。一个人改革,没有君王的支持与配合,怎样才能干下去呢?所以,没有君王的改革是注定会失败的。但是,有了君王的支持,着改革也未必是成功的。

吴起为什么失败,而商鞅为什么会成功呢?

1、    (一)、两人的出身差异。

  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也因此从小就开始接受了教育。对法术之学十分着迷。后来去了魏国发展,投靠到了公孙座下,在那里做了一个中庶子。公孙座也是非常器重商鞅的学问,尤其是他那法术之学。还在自己重病期间将商鞅推荐给了魏惠王。但魏惠王也根本就没把商鞅当回事儿。后来,秦国秦孝公因急于求成广招贤才。商鞅听到后便赶到了秦国,通过求贤令来觐见了秦孝公。三次折返,当商鞅了解了秦国当下的政治需求,最终运用了“霸道”来得到了秦王的动心。自己才华被展现出来。秦孝王也对商鞅原本的看法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渐渐的,商鞅得到秦孝王的赏识并在秦孝王心中有一定地位之后。商鞅向秦孝王请求在秦国推行变法。秦孝王也顺应商鞅的看法同意了变法。变法实行三年之后。经过两次变法成功的秦国确实得到了飞一般的发展。将秦国的势力快速壮大。而吴起虽然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但相对于商鞅的出身,那也只是一个小菜一碟。为了能够走上升官之路,四面八方到处寻求一个帮助者。为了能当上官儿。他将家里的钱全部都花光。但是,自己当官(也就是不甘平庸)的理想还是没有被实现。回到家之后又遭到家乡人的嘲笑,一气之下将这些嘲笑者杀死。之后,告诉母亲自己的理想,并坚持要完成理想的心理状态,出门又继续求学了。本来在儒家学的好好的。半路母亲却去世了。但吴起并没有回老家去给母亲守孝。师傅觉得吴起非常的不孝。便将他赶出师门。后来吴起放弃了儒学,开始学习了兵法。后来吴起先后到达鲁国,魏国。后要达到了楚国经过吴起的努力后,楚国成功开启了变法。变法确实将楚国的势力变得十分的强大。但是,吴起也因变法而引火上身,变法也没有成功。吴起与商鞅,两人都出生于富贵人家。却都为国家而变法。都为国家而打拼,为国家而身败名裂。成长环境的不同,也使吴起需要很努力很努力的来爬到当时的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也就是因为这样。在历史评价中吴起。经常会被评价:为人与为官,都很失败。而商鞅却不一样,商鞅做官确实很成功,而为人却失败。可见,从小的生活环境与接受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二)、变法国家的差异。

  在春秋战国中期,商鞅开始变法。当时秦国又是怎样的?首先从文化来分析:春秋时期,秦国的经济有了发展。生产关系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战国初期,简公,献公的改革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为商鞅的变法有着很大的作用基础资本的奠定。后来宗法制又(三)、两个人变法上的差异性。

      这也是为什么商鞅更得民心而吴起却不得民心,首先,因为吴起不会辩论,而商鞅却会辩论。这更能够说服别人,将别人的思想换为自己的思想,更让人能够信服于别人。更能让百姓相信商鞅,而吴起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也就不能够与百姓沟通,与百姓建立一种和朋友一样友好的关系。其次,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贵族上层的,没有全面性,而商鞅不一样,他将秦国整个全面的改变。吴起变法只是局部性的:他主要是针对于旧贵族来制定变法规则,大多是用于来抨击旧贵族的,他的变法内容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关于百姓。而商鞅变法却是全面性的,大幅度的:变法内容中的也打击了旧贵族,但是他也在新的规则中产生了新的贵族。而且也对百姓的生活有很多的变法措施,使百姓的生活变得跟好。使秦国的变法变得更加有效,并且更加飞快。商鞅变法变法的十分彻底,将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方面都完善的特别好。但吴起就不一样了,他变法的并不彻底,也就是并不全面。商鞅变法将各各方便都会有所改变,吴起却比较侧重于军事方面,并且吴起太过于着急,不像商鞅将变法分为两次,成为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吴起变法只变法了一年,而商鞅变法就变法了不仅仅是一年了,而是整整十八年,这么长的历史时间,足以慢慢的让百姓去接受变法。商鞅变法主要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而吴起的变法主要思想已经随着吴起的死亡而消失。可能也是因为变法的不全面吧。

(在秦国的社会中扎根,让秦国充满了生机,秦孝公又广纳贤才,提供了的政治条件。而秦孝公的力支持,也成为了商鞅变法成功的必要条件。不然变法不会彻底的进行改变或者这么顺利的变法成功。再从所处环境来分析:战国初期 ,秦国的权力大部分都不掌控在秦王的手中。而且政治、经济与军事这三方面都比较的落后于其他的国家。经常受到别的国家的欺负。当秦孝王接受王位时。便广收贤才,想将秦国的这种严峻情况通过一位贤士来改变。商鞅也是从这个时候被秦孝公看中并录用的。再看看吴起所变法的国家——楚国。楚国在战国七雄里占着重要的地位。人多地多,力量还大。这正是证明一个国的实力有多强大的资本。但是楚国自己的经济并不怎么发达,政治也一蹶不振,常常受到邻国的压制。只能寄人篱下,做着一只别人的哈巴狗。楚悼王正为这发愁,正好吴起来了楚国。向自己说着楚国的各种问题,该怎样修改,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到最好……一系列楚悼王想要解决的问题。把自己烦恼的问题全都解决了。这种人谁不喜欢?楚悼王也是如此。一下看中了吴起。吴起刚上任一年,便被楚悼王提拔为“今尹”这就表明了楚悼王对于吴起的重用。两国刚开始面临的困难都很相似。也都遇到了商鞅与武器,这两个帮助者,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难关。但楚国与秦国的环境不一样,导致了最后的变法的成与败,对与错,是与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