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清点你的资产,对吗?(狭隘框架偏差)
昨天的文章,提到框架效应理论,最早是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的,在行为金融学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投资中,克服狭隘框架偏差,我们可以采用分散投资和再平衡的方法来对抗。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在时间序列中,怎样进行理性投资,来对抗狭隘框架偏差。
从时间序列来看,投资者的狭隘框架偏差通常表现为:清点资产。
陆蓉果断地告诉我们,不要清点资产。她还说,这一点可能挑战了很多人的认知。
你可能是会纳闷:我了解一下自己的盈亏情况,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劲吗?
你想一想,清理资产,是不是在往回看,是不是以过去的价格作为参考点,你的持仓成本是不是很容易影响当下你的决策?
你清点资产的行为,实际上是在看过去是什么价格买的,现在值多少钱,亏损了多少,心理有了这本帐后,将大大增加参考点效应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
陆蓉说,理性人的投资只往前看,往未来的方向看,不会受过去的影响,不会有参考点依赖。频繁清点资产,就是时间序列上的狭隘框架。
为什么说,懂历史的人容易搞好投资?因为投资要有全局观,你不能仅仅站在半山腰上看问题,要学会站在山顶上看问题,这样才能做到“一览众山小”,才容易穿透历史的种种迷雾,尽可能地少受这种框架效应的限制。
比如2017年12月17日,比特币价格达到历史最高19764美元,至今已经连续下跌411天,超过了2013-2015年比特币熊市的持续时间,即使你在比特币1万美元的时候开始定投,到现在3417美元,你一直都是亏损的,往回看的话,感觉一直都在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悲观沮丧的情绪,甚至想放弃,这就被狭隘框架思维左右。
只要我们理性地想一想,如果预期比特币在未来有很好的成长性,牛市来了,超过上一次牛市1.9万美元是大概率事件,那也有近7倍的涨幅,为什么不继续定投呢?
投资中的框架效应,不仅仅表现在我们的认知体系上,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时时影响在我们具体的操作实践上,这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大事。
比如,固守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核心思想之一。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当我们扣动射猎的板机之时,寄希望于买入在最底部,自然也是妙不可言的事情。然而,投资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这又是何等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实际上,据我观察,很多的投资者在买入自己的资产之时,哪怕是上涨几个点,就又犹豫不已,想等一等,价格跌一点再买,结果有时候,它就是跌不到原来的低点,反而“一骑绝尘”,你只有痛惜的份了。
克服狭隘框架偏差,还得用动态的眼光来看,不能固执己见。比如现在法币的入场通道越来越畅通,现在币安正在打造资金通道,开通了otcbtc业务,开通欧元、英镑入场通道,甚至开通了credit card资金入场通道,还有coinbase、bittrex、kraken等等都有资金入场通道。
昨天有人通过mixin转比特币给我,简直太方便了,只需要加对方好友,就像微信转账那样秒到,你不用搞懂私钥公钥,就能进行加密货币的转移,为场外资金的入场提供了便利。
这么多聪明人在研究区块链的应用产品,大规模的现象级爆款说不定会在令人意外的时间,用我们想象不到的形式,来到我们身边。
EOS佳能在币乎发的BM新文《如何在一个不自由的世界中找到自由》中提到:公共区块链网络生存的唯一希望就是国家的存在,这些国家将在物理上保护节点运营商,即使节点能够在某些辖区内安全运行,也不意味着允许用户和节点之间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将流量路由到节点。
不是说,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是去中心化吗,现在连BM都意识到国家机器的强大作用了,公共区块链网络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这应该是一个接地气的想法,也是一个抛弃为区块链而区块链的狭隘框架思维,对EOS的发展是一个福音。
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未来,拥抱不确定性,或许是我们克服狭隘框架的最好方式。
划重点:
要克服时间序列上的狭隘框架,必须向未来看,而不是频繁清点你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