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来捕捉绿光芒吧
我早已忘记买这本书的初衷,为了所谓的满减凑单?为了推荐给小朋友?
拿到书,封面是一棵绿色的希望树,确实很衬它的名字——《绿光芒》。可能都有在长辈身边长大的经历,开篇《奶奶》果然很快引起我的共鸣。
可是,往后翻阅,我能实话实说么?流水账式的记录,絮絮叨叨,实在有点乏味。困意袭来,被我随手扔到一边。
我禁不住疑惑,梅子涵,身为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语言不优美,内容不生动,怎么吸引到小朋友的?
百无聊赖的午间,又捡起这本书打发时间。从后往前翻,读着,读着,似乎有了点意思?
《活着》写尽作者十三岁那年的寒冷,买不起船票被查到要罚票而跳江的男人,“文革”中受不住苦而跳湖的小姑父,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转瞬消失在眼前。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生命可以如此脆弱,我们却要选择坚强,“我写的时候也在听汪峰的《存在》,他唱得很好。我们都是存在,所以要努力活着。都别轻易被剥夺,更不让自己剥夺自己。”
《过年》里,作者接到人在法国的女儿的电话,询问年夜饭吃什么菜呀时,“我总是就想哭了。因为我知道你还是在想念家里的过年,想着满满的一桌菜,想着春卷和大砂锅。在热气里,没有人看得见我的眼泪,我在心里缓缓地流。”
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做为父亲,纵使想念到流泪,还是要放女儿自由飞翔。“初升的太阳和很蓝的天空你都看得见,你已经在接近海阔天空”,这不是每一个为人父母的美好愿景吗?
《十三》是最与众不同的一篇。上世纪90年代初,身为副教授的作者,托关系想买一张轮船二等舱票,到了售票处发现,长长的队伍中,都是拿着码头领导条子的……
“我拿着票经过那支浅薄的队伍,很想告诉他们,排个屁的队伍啊,每个窗口都可以买的,只要钱!可是我还是闭住了嘴,管自己走了。让他们去排,让他们在后门里慢慢移动。”绝!此处要配乐的话,铁定是“我得意地笑”吧,文风是不是突破散文接近讽刺小说?
亲人、师友、学生、暴躁的快递员、一面之缘的老人,甚至花花草草……不论对人对物,他的笔尖,都流淌着满满的善意,满满的感恩。“感动死”、“好珍贵”、“祝她美好”、“谢谢小伯伯,阿姨”、“谢谢这果树,也谢谢从小到大的花”,文中孩童般诚挚的语句非常多,作者内心的柔软与天真跃然纸上。
《绿光芒》总共收录作者2011-2015年创作的56篇文章,题目都是《吃饭》《喝酒》之类,再平常不过,故事不曲折,却让人回味,像《栽种》里说的“讲着,讲着,便又觉得有点儿哲学了。”说是儿童文学作品,其实更适合童心未泯的大人。
“生命枝头每一片绿叶或飘落的响声里,都有闪耀的光芒,感谢我总能看见。”这本书的扉页寄语,正是散文集名字“绿光芒”的来意。
呃,开始的时候,你得耐着性子读下去。最后的最后,会在字里行间捕捉到一缕缕绿光芒,渐渐在心底反复。一如,连续阴雨的寒冷冬日,突然而至的阳光般温润、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