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妈妈的
你也有妈妈的
一
那天是六一。受邀而来的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亲密互动,满眼是欢乐。
有一对母女是特殊的志愿者。当初妈妈来为6岁的女儿申请探望孩子。我那时刚来,只隐约觉着不妥,以担心春季流行病为由拒绝了。看这位妈妈通情达理,就留了号码,告诉她需要的时候再通知。
六一,他们被选为志愿者,应邀来表演。小姑娘穿着漂亮的白纱裙来了,很快与同龄的小志打成一片。在地垫上蹦啊跳啊,跟着节拍一起甩着手臂跳小苹果,一起追打着气球,一起坐下来学包饺子。小志脸蛋红红的,从来没有见他这么嗨过。那位妈妈静静地、远远地、微笑着看着。
饺子出锅了。小朋友的矮桌上先被摆上了亮晶晶热腾腾的饺子。这些饺子大小各异,形状不一,是孩子们亲手擀的,亲手包的,然后志愿者阿姨补救过的。小志和小姑娘一起坐了下来。小姑娘突然环顾四周“妈妈,你也来吃!”童音甜甜的,妈妈笑眯眯的,正待坐下。小志的眼神黯淡下来,他看了一眼小姑娘,轻轻说了句:“你也有妈妈的。”
你—也—有—妈—妈—的—
我的心一顿。聪明的妈妈瞬间明白了小志的意思,她迅速移动到两人中间,搂着两个孩子的肩,说:“来,我看看谁吃得更快!”
你也有妈妈的。听说在我来之前,小志曾经的同龄玩伴陆续被收养了。阿姨告诉他,他们都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小志就剩下了孤单一人。敏感的小志,在朋友离开的时候,一定是又伤心又充满希望。然而来的人一波波,却没有一个带走他。
所幸这个春天他已学会自己如厕,下半年终于可以去入学,那时,他将拥有真正的伙伴了吧。
二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随着工作的逐渐深入,我明白我当初心中那份隐隐的不妥来自哪里:健全的身体,已是一种炫耀一样的存在;与父母自然而然的互动,是他们盼而不得的奢望;而非专业的志愿者流露出来的同情眼光,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有一次一大队人马突然聚集在院门口,带了些礼物,说来看孩子。交涉后同意派代表进到院内,先沟通了一些注意事项,见到孩子后,还是有人指着孩子问:“她有什么问题?”
她有什么问题?看到这个长相清秀不同于其他人的女孩子,爱心人士心中有疑惑,然而我能当着孩子的面,陈述她的智力有问题?我无奈,只好说:她耳朵能听见。那位志愿者听到文不对题的答案,愣了愣,没再问下去。
那是我第一次接待社会人士。因为之前的拒绝总会招来不理解:这么封闭,连爱心也拒绝。这次看看沟通效果如何?然而这次之后,心里便想着,是不是该写一封《致爱心人士的公开信》,告诉大家,智障人士也有尊严,甚至有着更敏感的触角,请不要滥施同情。
我曾听到有人对着笑容阳光的小亚感叹:噶漂亮的小人,怎么会被爹娘掼掉咯?——爱心不假,叹息不假,同情是真。然而,这些发自内心的话语,当着孩子的面讲出来,难道不是一把利刃?
三
不知是谁说过:在路上遇见一个残疾人,最大的尊重就是,不多看一眼。深以为然。
对于残疾人自己而言,终归要学会坦然接受各种目光,建立强大的内心。这是养育者和残疾人自己的功课。
而对路人来说,也许多看一眼都是一种冒犯。所以为六一那天的志愿者团队点赞。他们鼓励坐在轮椅上的人多动脚,多动手。他们不动声色地让一只手残疾的小亚把气球从口袋里抓出来。活儿是轻的,小亚能完成,同时能锻炼到手。他们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对于阿姨交给孩子自己洗衣服的任务,丝毫不会怪责:他们都这样了,你还让他们干活?毕竟,将来他们中的大多数,要自立于社会。
孩子们需要的是长情的陪伴,能够走进他们内心的、专业的陪伴。我们的工作人员如此,爱心人士也如此。
这条路,一步一步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