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抗日老兵唐二爷

2017-11-18  本文已影响20人  漠晓

近日看了一部关于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忽的想起前年去世的二爷。他是个抗日老兵。

二爷叫唐普前,因为二爷正是在写谱的前边出生,所以就叫了普前。二爷是我爷爷的哥哥,比我爷爷大16岁。从我对二爷有印象开始,他便已经是垂暮老人,整日的坐在家门口晒着太阳,一根拐杖驻在身前,总是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衣长裤,腰间还系着一条黑色的围裙,将二爷瘦弱的腿全部遮住。到了饭点,儿媳妇孙媳妇就给他盛好了饭菜装在一个碗里,给他送到手上。

那时他就已经有90来岁,脸上有着岁月划过的深深的沟壑,眼睛和耳朵都已经不大好使,每次路过见到他,我都要拔高声音叫他一声:“二爷!吃饭没”他听见了总是会寻着声音用沙哑的嗓子回应我:“哎,吃了,孩子。”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老人,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很贫困,国民党为了补充兵源,强制征兵,那个时候人们叫“抓壮丁”。二爷就是那个时候被抓壮丁抓去当兵的,有钱的人家会选择贿赂征兵的,而没钱的人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被抓走上战场,所以新兵里有很多都是像二爷一样农村里贫困的孩子。据说当时实行的是“三丁抽一,两丁抽一”的方法。也就是说家里有三个男孩的就抽签去一个,有两个男孩的也通过抽签去一个。

那时候我爷爷才出生没多久,二爷也不过才15、6岁的年纪,轮到我二爷家抽签时,征兵的就说,抽到了爷爷不符合要求就谁都不用去,抽到了二爷,二爷就必须去。但上天不眷顾二爷,签纸上赫然就是二爷的名字。姥姥和姥爷没办法,只能忍痛将二爷的行李打包好,让他从军,加入了国民党军队。

二爷那时已经懂得些人情世故,也知道自己这一去凶多吉少,他嘱托邻里帮忙照顾姥爷一家,便带着单薄的行李和不甘的情绪踏上了行军的路。与他同行的还有村里其他一起被抓来的壮丁。毕竟还是小孩,很快就与同龄的新兵蛋子打成一片,他们虽是愤懑,却也没想过逃跑,因为国民党对于抓来的新兵管理的很严格,稍不听话就打的皮开肉绽。有逃跑的被抓回来会以逃兵论处,施行枪毙。

就这样,二爷跟着自己的那个小军队,每日整兵锻炼,舞刀弄抢,吃穿用度倒也不很差。营地所在的地方还算太平,战火还没有延绵到这里。军队实行轮流站岗巡查制,一次轮到二爷巡逻,他穿着军装,背着枪,不停的在营地外来回检查。突然有个4、5岁大的小孩跑的太快,撞到了他的小腿肚上,一屁股坐在地上,许是撞的太重,小孩坐在地上没反应过来,撅着嘴巴一副要哭不哭的样子。二爷转过身一看,他猜想怕是哪个军官将自家孩子带来营地玩了,连忙把小孩扶起来,拍拍他小衣服上的灰尘,又抹了把小孩的脸,把他的眼泪擦干。温声细语的哄着:“乖啊,不哭,没摔疼啊”,二爷看着着粉雕玉琢的小人,想着家里的爷爷要是长这么大,肯定也有那么可爱了。

边哄着,房里边出来了个带军帽的男人,东张西望的找着什么,看到二爷怀里的小孩,急忙走了过来。“冬子,怎么跑这来了?不是叫你待在爸爸身边吗。”叫冬子的小娃看见自己爸爸来了,急忙脱离了二爷的怀抱钻爸爸的后面去了。男人安抚了冬子,便看向一旁的二爷,交谈了几句才发现,原来男人是师长,是和他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就在离家不远的关王桥。师长姓胡,当兵很多年了,被派来军营接管他们。

后来的日子,二爷和师长逐渐熟悉起来,师长为人亲切,没有架子。因为是老乡,胡师长对二爷也多了些关照,总是普前铺前的叫他,有时候还会把他叫去自己家里吃饭,和他的两个小孩玩耍。

第一次上战场,日军派了一支小队伍到邻村,二爷军队离的近,被派去缴清日军。二爷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他们对中国的老百姓无恶不作,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儿童,毫无人性可言。二爷手拿着枪,他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为什么要参军,因为有人觊觎着我们的国家,因为有人伤害我们国家的人民。这些人破坏了我们的幸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军人的使命就是把想要侵占我们国家的人赶出我们的国土,保卫我们的家园!二爷从没有哪一刻觉得自己比现在更加勇敢,他用手里的抢杀死一个个面目憎恶的日本鬼子,将手里的尖刀一次次戳进敌人的胸膛。他要将敌人加诸在老百姓身上的痛苦用他手里的抢全部都讨回来!最后在一队人马的努力下,成功围剿了这一支日本军队。

后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硝烟四起,二爷跟着他的军队四处征战,也参与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争,战场上枪林弹雨,炮火无情,二爷受过许许多多的伤,好几次都险些丧命,但他只要一上战场,就像许许多多的中国军人一样,为了保卫家园而奋不顾身,英勇杀敌。

1939年,战火蔓延到长沙,长沙保卫战拉开战幕,冈村宁次指挥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进犯长沙,国民党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动员战区所属部队约24万兵力迎战。10月15日,30集团军克复三都并继续追击,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3万余人。

二爷所在的军队不过是战区所属部队的其中一小支,但每个人都在战争中不遗余力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站斗的惨烈难以形容。有时白天阵地失守,当天夜晚就发挥夜战和近战之长,在没有敌机和大炮威胁的情况下,又将白天失去的阵地夺回。在那种激烈与敌拼搏的情况下,战士们顾不上吃饭,每天顶多只能轮流吃上一顿饭或光吃饼干果腹。尤其是战场上口渴感到特别难受,好不容易弄来一点吃水,又要照顾留给受了伤的同志喝。在战斗激烈和生活艰苦的处境下,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即使打得只剩一兵一卒,宁肯战死沙场决不后退!

最后一次战争中,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二爷在挖好的土壕里拿着机关枪猛扫敌人,胡师长在一旁的战棚里指挥作战,忽然一个炮弹掉落在土壕左方20米处,瞬间火光连天,尘土飞扬,说时迟,那时快!战棚被推翻的那一刻,二爷倾身推倒了师长,用身体护住了师长。幸而二爷只是磕破了头,身上受了些轻伤,师长和二爷又立马站了起来,继续投入战争中。师长看着二爷,把他叫到身边:“普前兄弟,我这一生征战沙场,早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唯有放心不下家里的妻儿老小,我那两个孩子还在营地家属中心,眼看着这边人力单薄,极有可能失守,我要继续带着兄弟们死守战场,就请求你帮我把他们送回家,免了我后顾之忧吧!”师长说完极其信任拍了拍二爷的肩膀,把他往反方向送离了战棚。

这战场托孤来得太过突然,但二爷很快就明白过来,他们这边的小军队太单薄,敌人来势汹汹,等来援军大概没有太大希望,师长这是要破釜沉舟,孤注一掷了。他想继续杀敌,但这是军令,必须要服从,二爷最后看了一眼还在指挥的师长和持枪奋战的同胞,转身往家属中心跑去。一路上空无一人,老百姓都躲进了避难所,到了家属中心,看到师长两个小孩躲在房间的桌角边瑟瑟发抖。

两个小孩一般大,叫冬子和伟子,都只到二爷腰部上下。二爷看着这两个他经常带着玩的孩子,幼小的生命在这战火中没有人庇护很快就会消逝,想起师长对他的委托,想起他们以后可能就不会再有爸爸,他一定要把他们安全送回家。孩子太小,不能跟着他跑,就去找来一些干粮和一担装谷子的箩筐,一边放一个孩子,扛起来就走。冬子和伟子虽然小,但也知道普前哥哥是来救他们的,乖乖的坐在箩筐里不说话。

二爷选了一条隐秘的小路,就这样一路担着两个小孩往南边的老家走去,躲避战火的硝烟,饿了吃点干粮,晚上就躲在树林里,半路有消息传来说某个位置的小分队全部英勇就义,二爷知道那是他所属的军队,师长已经不在了。二爷想起师长的和蔼的脸,狠狠地抹了把眼泪,没有惊动两个孩子。长沙到岳阳,150多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三天三夜。终于在第三天夜晚到了关王村,村里因为战火都空无一人,村民都躲进了自己家,二爷一个个敲门询问师长的家在哪里,最后终于把冬子和伟子交到了他们妈妈的手里,说明了情况,冬子一家抱头痛哭。死了的人已经不在了,活着的还要好好活着。

再后来二爷没有机会再回军队,抗战胜利后,他回了自己家,像所有农村人一样过着朴素的生活,结婚,生子,这段抗战历史一直埋在他的心里。这么多年来,我从来不知道二爷有过这样一段历史,他也从未跟我们提起。直到前年,国家开始给抗日老兵正名,在全国寻找抗日老兵,给他们颁发证书,村里老一辈还知道这件事的人才让年轻一辈的开始张罗着,搜集证据和历史。这是一份荣誉,这是老兵们为保卫国家奉献热血和青春应得的荣誉。当年的冬子和伟子也站出来为二爷作了证。

拿到这称号不久,二爷就与世长辞,它并没有为二爷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它是属于二爷的,属于所有在保卫国家的战争里出过一份力的军人们。这也让我们后辈敬仰,我们家族中有那么一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辉煌的一笔,二爷的名字会记在史册,是我们一代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人虽已离去,但精神犹在。

所有的老兵都值得尊敬和爱护,如今许多参加过的抗日战争的人们都已经是花甲之年,我们生活在和平美好的年代,都是他们用生命和青春换来的。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日子。我们应该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缅怀这些烈士军人们,让历史记住他们的脸,永不忘记。

小补充:请各位看官莫要纠结其中的历史时间和地点,作者不能保证完全属实,毕竟不是历史专业毕业的哈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