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一直写到老的故事简友广场

林野孤灯

2022-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萍踪藻影

【郑重声明:本作品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凌晨下地,到满是橡胶树槟榔树和其他各种林木的林野中去做工。总会见到黢黑的林莽上映照出或明或暗的白光。

一开始以为同是晚间作业之人的照明,走近一看却不是。甚至有一回,就在我做工的近旁,明亮的灯光直射到极远的地方,犹如我额上的头灯——我再一次看走了眼,根本就没有人,这是肯下血本投入的主人所安置的防盗灯。之前见过的那些或明或暗的白光,都是它的同类。

曾几何时,世上尚没有监控这类玩意儿。乡下人如何防盗呢?一个窝棚,一条狗,或许,还有他枕头底下藏着的一把柴刀快镰?人类没有修练出“千里眼”,却迎来了如今高科技的时代,以防盗的名义,轻松地运用起监控手段来,这也得益于监控成本的相对低廉吧?

小偷与强盗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心儿总是胆怯的,生怕被主人发现,抓住;而后者,下手就更肆无忌惮,更横更暴力一些。我想,以前的小偷,害怕的当是躲在黑暗里的狗子吧,一声示警的犬吠,足可以让梁上君子们收手,包括那些在野地里寻觅机会的偷儿。但面对强盗来犯,主人却常常是无能为力的,狗只可能早已被药物放翻,而家主也许已被控制,动弹不得!

这就显出现代手段的高明来:胆小的偷儿固然因着闪亮的灯光和镜头发怵,就是那些蛮横的强盗,也要掂量一下:在自己破坏监控,未彻底断电前的那时间,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已被记录在案,留下无法否认的“音容笑貌”。

当我逐渐明了这些物什的功用,就对这些在黑暗中分享亮光的馈赠欢喜起来——纵使无言,至少在这茫茫林野中,除了我头灯的光柱,和耳边如雷的蚊声,还有它们与我为伴。

当然,有时候也不免因为它们的存在,生出些许感慨:当电子眼安到了田间地头,意味着这里的民风和世情如何?在一个地里自用的香蕉、菠萝稍为成熟点就担心被人顺走的环境下,我们又怎能苛求规模种植的主人们不做一些预防的措施呢?

当我发现,自己收割余剩的残胶被人偷偷抠走的时候,我怜悯他们——当然他们未必肯承认,或者他们确实丰裕过我。但偷盗的本质是心灵的贫穷,因此,他们试图用非法的手段达到物质占有,以填补灵魂深处的焦灼。我不禁想到以色列人作为“上帝的先民”,他们遵循一个古老的做法:在收取葡萄时不摘尽所有,割麦子时也留下一个角落,为的是要给孤儿寡妇等穷人们有一个名正言顺分享收获的机会。上主多么体察入微,不但让穷人有活的出路,而且还给他们尊严和体面

我终究没有去探寻:到底是谁拿走了我的胶饼,也没有为了防止再被偷拿,而早早地抢在他们前头去回收那点余剩。那位伟大的拯救者曾说过的这样的话: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约翰福音 12:8 和合本) 是啊,人们之所以感到缺乏,于是去偷、去抢,是因为生命中没有“”——生活中不常有祂同在。

树上冷峻的电子眼照不见世道人心,唯有真理之光才能有这样的能力,直指灵魂深处。也唯有真光普照这块干渴的土地,才会“天下无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