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看法」后疫情时代:那些害怕“重启”的人

随着疫情的反复,我们身边许多提供社交活动的场所也在暂停又重开间反复煎熬着......
然而,随着官方宣布这些场所解除“暂停”与“禁止”,那些本就被社交困扰的人,恐惧感便止不住地开始涌现。是的,疫情之下的封控或管控,确实给不擅长或尽可能避开社交的人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回避理由,但,疫情的逐步消减,我们的社会必然要回归正常运作,以疫情来回避社交的人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都是疫情的锅”
Q:为什么不擅长应对聚会?
对聚餐聚会等社交活动困扰的人,从性格方面与体质方面都有其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重叠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从性格来看,大部分人都偏向于内向的个性,这类人群对于与人交谈、对于嘈杂的场所,都是不擅长的,更不说与他人长时间地在一张餐桌上就餐尬聊。
加之,一些公司的茶歇、茶话会等都常以畅饮或甜品点心的形式进行,对于个人体质与口味不太接受这类饮食风格的人来说,不只是参加的费用成本增加,心理负担也会增加,久而久之也会形成抗拒社交活动的心理。
Q:以疫情作为逃避社交的理由的人是什么心理?
疫情的这两三年间,许多活动或场所因管控而暂停,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也发生了许多改变,很多人开始习惯足不出户居家办公,这也让一部分本就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们,在面对“回避社交”的问题上有了不同以往的安心感,不必去烦恼被邀请时要马上给予反应,可以屏蔽同事在群聊里组织的活动......在疫情不知何时解封的状况下,当这种安心的“回避”持续较长时间后,就愈发地不希望甚至恐惧回到正常的工作交际当中去。
以疫情作为婉拒邀请的理由,对于性格内向的人而言,确实是较为体面的方法,也是“有理有据”的借口。但是,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这样的生活工作方式不会一直持续,那么之后可能就没有了这么一个强有力的理由去拒绝,因而便会产生不安与焦虑。当然,也会有人经此疫情,深刻思考自身的状况,在回归正常社交日常后,能够对从前自己的社交方式做出改变。
Q:如何摆脱回归社交场合的不安?
应对这种不安,可以尝试做一次“决定”。通常在回避社交的问题上,无外乎在“身体不适”、“最近开销太多”、“有个人事务需要处理”这几类说法间来回找理由,为何不尝试一次,下定决心说出“我不喜欢人多嘈杂的场合”这样的想法,将内心的不安适当地透露出来——要知道,将不安一直深藏,只会产生更多的不安。
Q:克服不擅长社交的方法?
在心理咨询中,感知到全新的自己的内在,称为“觉察”,这种觉察在平时并不会被轻易的察觉,当意识到发展遇到不顺与阻碍时,可以通过“觉察”来挖掘内心深处更多的感受。
事物的表里是一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人会随波逐流,在社交活动回归正常时,怀揣不安地继续参与到人群之中,而有的人会在此期间向内觉察自己更确实的感受与需要,在回归时做出新的改变。
总是抱着“我想克服”的念头,只会让人更加痛苦。而保持“我想清楚自己的感受”的心态,在疫情之下,无论面对怎样的改变,都能够更积极地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