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朋友圈半年可见” 那天...
10月18日那天,我把关闭了将近2年的朋友圈打开了。
今年有好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朋友圈的利与弊做了非常多的探讨和研究,是明明白白、彻彻底底的没有科学根据的研究。
一夜之间,朋友圈仿佛被二战的空弹引爆一样,在平时叽叽喳喳的话语圈里炸开,从人性到生活、从人品到发圈特色,人们从不同角度并用着千篇一律的八卦方式,把朋友圈以及发朋友圈的人都拿出来说了个遍。
情感博主们一次又一次的对朋友圈做了很多研究和讨论,我也不例外,3千字一甩就写出了《我建议你关闭朋友圈》一文,这还成为了我的第一篇爆文。
当时我把文章转到工作中的公众号上发布,那个月业绩目标都被我突破了N倍(没奖金)。后来有人留言说:
有本事你不要用微信;
把朋友圈说得这么坏,你自己又有多好;
傻逼文章...
在文章末尾我有表明一个观点,今天不妨重提一下:
朋友圈也并非有那么多坏处,毕竟当你真诚地为别人点赞、留言夸奖对方,关注别人的生活并且与对方进行了一次完美谈话时,这些都是很不错的生活体验。
我从来都没有认为朋友圈就是个坏东西,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
人是需要参与到团体生活中的,想一个人独居山林好好活下去,这种想法实在儿戏。
一直相信,能与别人相处得好是一种很棒的能力,只是这种交际能力只能靠平日里多花时间与别人互动沟通才能掌握到位,而我恰好做不到而已。
“要更加客观地看待朋友圈在生活中的作用!”
这个自我要求从关闭朋友圈那一刻起,就成为了一件自我心理挑战以及生活能力的大事情。
为此我付出很多精力:反思与人的相处,反思自己,反思人设方式等等。
想起当初关闭朋友圈,无非是意识到了周边很多人的影响对我来说太大了,别人看起来很美好的生活会让我变得焦躁不安甚至出现精神毛病,比如睡不好导致神经衰弱之类的。
我恐惧自己前进的步伐太慢太慢,跟很多年轻人一样担心自己被同龄人甩出好几条街。
没想到,这个问题其实我很快就解决了。
沉淀了一段时间自我努力自我挑战之后,他人的生活顶多让我觉得羡慕,几乎不会让我觉得精神压力大,或是陷入自我埋汰的状态中。
人比人,会比死人的嘛~
内心太过于敏感的人,可能更适合在自己的世界里消耗多一点。
我是这么想的。
大家拥有同样多的时间,看同样的太阳、天空,被同样的雨水灌溉滋润,呼吸同样的空气。地球上的任何一切,不管是物体存在还是精神思想,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但有许许多多的人,一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还一边倾慕着别人的生活羡慕别人的状态。
所谓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嘲笑的不也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么?
人是贪心的,这没错。
也许错的是,我们还贪心着别人所属,而不处理好属于自己的那部分。
我一直觉得,友情也好、同事情分也罢,这些感情来感情去的东西只能成为人生不同阶段的陪衬,它们的存在总是一段一段的。
一段一段的时间平摊下来并不多,如果这段情分只能在朋友圈里若隐若现,平时真正见面都不行的话,那不如就不搭理算了。
时间有限,不得不节省使用,好好珍惜。
有很长一段时间选择了压抑,不知不觉就让自己的思维限制在一个不可逃脱的、环境丑陋的思维框框里。
直到那天晚上我想起,畏惧朋友圈存在的这种想法,或许跟告别一段舍不得的揪心记忆一样。
真正的忘记不是做到事情根本没发生过,而是让成为过去式的人事物渐渐地融到现在的生活中,这叫释怀,这才是真正的忘记。
我记得在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三》中,紫萱和徐长卿经历了几生几世虐恋最终还是得分别,结局末尾他们没有选择喝下忘情水,而是选择让相爱相杀的“爱情”融合在日后的生活里。
这是活得明白,也是爱得彻底。
你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我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专门在意。
因为你曾经存在,所以我有了好好活在当下的未来。因为你曾经出现,所以我有了后知后觉领悟回来的明白。
时间让我的年岁不断增长,而你让我的心智不断成长。
朋友圈给我带来很多生活的“灾难”和心理的“恐惧”,但如今我已开始习惯它的存在,因害怕而明白无所畏惧,因恐慌而明白待人处事的道理,因无所适从而明白自己生活所需。
所以也许,朋友圈这样看起来刻薄无情却又有趣迷人的东西,可以成为心理成长的方法,也可以成为生活调剂品,更可以成为自我反思的好途径。
我想呢,朋友圈这种东西,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自我克制和改变的途径。
在朋友圈里发布的东西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最起码在当下生活中,朋友圈就是一个人的形象标志。
就好像,社会生活以及人文教育影响之下的我们,大脑思维里会习惯性判断别人一样:
每天都发朋友圈但内容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的人,内心很空虚;
很长一段时间不发朋友圈的人,内心的防护墙特别深;
喜欢发各种合照的人心思简单生活也简单;
喜欢发个人自拍的人很自我为中心;
拍照讲究pose和意境的人也许文艺也许是装逼...
以上类似的各种直观想法,皆是人与人之间的形象设定。
天知道你到底怎么样,反正你的朋友圈就是我对你的第一印象!
每当微信上可以认识一个新朋友时,我们的手指会作死犯贱地习惯性打开对方的朋友圈,在朋友圈全部可见的情况下,可能会专门花上几分钟浏览更多内容信息,获取更多可以了解对方的关键词语。
但多数时候,我们的内心会产生特别多落差,因为对方设置了3天可见甚至是不能见。
我只是想了解你、只是想跟你相处得更好而已,可是你啪叽一下就先拒我在万里之外。
伤心,十分伤心。
上半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看过很多网友说自己不想发朋友圈的原因:怕别人评判、了解甚至是对自己指指点点。
我不是例外,也跟很多人一样这么想。
后来自问了一个问题:
别人的批评可能重要,但自己会这么想,难道不是自己害怕面对现在的失败、落魄以及无能为力吗?
我想是的,比起别人的指指点点和胡说八道,不愿发布朋友圈最终的原因可能是我根本就不敢面对自己当下非常不满意的生活状态。
却无能为力在一朝一夕时刻改变。
我想,当然可以随便发布朋友圈,只是也许我们要想清楚:
在众目睽睽盯着你的朋友圈里,我是谁?我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朋友圈就像大型广场当下,你在那里会克制自己不乱说话不乱做事,在朋友圈里,其实也应当如此。
我希望,也祝愿你,能够在无穷无尽的现实生活朋友圈以及互联网的朋友圈里,找到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