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空间作家张爱玲

恋之倾城,情之围城

2019-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Mr咖啡

在现代文学史上,如果说鲁迅是一座山,那么张爱玲就是一条河。

她用俗文学的方式写纯文学,以中国传统小说的形式,写出现代主义精神。她的小说语言用的是旧白话,而旧白话又不真写鸳鸯蝴蝶派,貌似写鸳鸯蝴蝶的情欲故事,却能写出现代主义的悲凉颓靡的本质来。

在她十九岁的时候,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长满了虱子”,这句话本身就是高度的现代主义,用虱子来解构美丽或赋予美丽新的涵义。

《倾城之恋》主要讲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错位示爱,经过各种隔阂和不理解最终还是在一起的故事。

“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有决断,有口才,柔软的部分只是她的教养和阅历。”

“他是因为思想上没有传统的背景,所以年轻的时候理想经不起一点摧毁就完结了,终身躲在浪荡油滑的空壳里。”

傅雷深受法国古典主义熏陶,是一个具有悲剧意识的大家,他认为“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是艺术。他这么评论《倾城之恋》:“好似六朝的骈体,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洞洞的,既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有没刻骨的悲哀。

《倾城之恋》给人的印象,犹如翡翠玲珑宝塔小巧玲珑,精雕细琢,男女主人公相互试探,格局就比较小。相反,张爱玲的另一篇名作《金锁记》像是哥特式的建筑,是狭而尖,是崇高和悲壮的。

中国传统的爱情小说的模式是社会反对,而《倾城之恋》是一男一女本身的斗争。通俗地讲,男人是没有现在就没有将来的,女人是没有将来就没有现在的。

在《倾城之恋》中,女人在找“长期饭票”,男人再找一个新的艳遇。女主角这么想到:“将来找家具、找佣人,都是听我的。”

鲁迅的《伤逝》、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巴金的《家》都是五四依赖的基本爱情模式,而张爱玲第一次让女性发出了这么实际而又不浪漫的声音。

张爱玲的小说有一种市井传奇的色彩,伴随着都市记忆因素。虽然讲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却很明显地将民间记忆的成分凸显出来,写出都市人的暧昧历史和集体无意识的文化沉淀,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都市里的民间世界。

“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只不过在这个民间世界里的女性确是世俗的。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主义作家,却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女性视角,在很多时候都是批判女性的。

“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

因此张爱玲用民间男女的普通的爱,用男女之间“情感战争”模式,解构了五四时期观念上的理想主义的爱情。

在五四时期的爱情模式中,他们似懂非懂,对人生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就活在一些理念里。这样的爱情遇到现实就马上奔溃了,生活终究要回到柴米油盐酱醋茶。鲁迅就说过一句冷酷的话:“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句话确实很煞风景,却是对制造理念引导人生现象的指责。

所以有一段时间,张爱玲在中国也变成了一种小资消费品,随便什么人都知道张爱玲的格言“出名要趁早”。这一类人就是典型的只知华美,不知悲凉。

虽然世俗现实的爱情有人间的烟火气,但是冥冥之中似乎缺少了点对爱情的恪守和向往,那种历久弥新的满心期许的东西。

“她突然爬到柳原身边,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八年十年。”

细心的人不难读出小说里所含男女情爱的虚无主义,然而当时的张爱玲也才二十几岁,也没什么像样的感情经历,却像一个故作成熟的人说,爱情是很虚无沧桑的。

不禁让人想起一首诗句“年少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张爱玲自己也曾写过如下句子: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一瞥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们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和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

如果将爱情这种庄严的东西虚无化,对爱情缺乏应有的信念,那么对爱情的虚无态度也是虚伪的。实质上就是对整个自己的人生,也缺乏坚定的信念和必要的憧憬。这种爱情观就显得有些浅薄。

事实上,当今社会也有很多崇拜“张爱玲式”爱情的人,“再也不会去爱了”、“别爱太满”、“还是当个渣男(渣女)好了”、“爱情也就那样吧”等虚无消极的言论甚嚣尘上,风靡一时。一群年轻人消遣着自己的痛苦,信奉着虚无的爱情教条,对一切的失去难以释怀,耿耿于怀。

爱情的虚无主义渐渐导致人生价值的虚无主义,会产生一种油滑放浪的调情气氛 。坦白地说,一切的虚妄都源自没有依赖感,都是缺少对自我的信任和对人生价值的坚信。

其实没有必要因此丧失对自己和未来的信心,也不必对所有的离开都心怀芥蒂,有时你得感谢这段经历所带给你的成长,感谢一段时间的陪伴。不必要将一切看得虚无,你要在心中给自己留白,重新塞满了新的阳光和期许,去尝试发现美好和认真的因素,勇敢地爱别人,同时也别忘记爱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