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建筑那些事

地平线下的人间烟火

2016-03-03  本文已影响49人  匠人不营城

站在地坑院落中抬头仰看,

一方天地,日走云迁,岁月匆匆;

环视院落,烟熏火燎,质朴自然。

生老病死在院落窑洞里上演,

人间烟火在平平淡淡中延续。

小时候住在窑洞

黄土高原

窑洞分为三种

一类是砖砌锢窑

一类是靠崖式窑洞

另一类就是地坑院

(即一块平地,挖出来的一个方形的坑,在坑壁上打窑洞)

院落布局

搭建地坑院,在平坦的地面向下挖深约6~7米,长度约为12~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作为院子,然后在土坑的四壁挖10~14个窑洞,窑洞高3米左右,宽约4米,深8~12米。

窑洞2米以下的墙壁垂直于地面,2米以上至顶端为拱形。

其中一个窑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型甬道通向地面,这是人们出入地坑院的通道,通道的上端称为门洞,是地坑院的入口。

防水排水

地坑院与地面交接的四周围用青砖青瓦砌一圈房檐用于排雨水,保护地坑院墙壁不受雨水侵蚀。

院内地面沿四周用青砖铺砌,距院子边2米左右范围之外向下挖30厘米左右形成院心,并且在其偏角挖一眼深4~6米、直径约为1米的水坑,坑底铺一层炉渣,顶上用青石板盖上,主要是用来积蓄雨水与污水。

在房檐上再砌一道高30~50cm的拦马墙(女儿墙),在通往地坑院的甬道及门洞周围一样砌有拦马墙。

为何设置拦马墙

阻止雨水灌入地坑院内,保护墙面不受雨水冲刷侵蚀;

防止地面活动的人们或儿童坠落院内发生意外;

由功能需要衍生出来的装饰需求。

地坑院现状

不少地坑院已空,居住者基本上都是老人,地坑院曾有的人气和温情已渐渐逝去。

坑院深深,站在院中央

可以感受天人合一

也可以不时发现深藏的风水秘密

这也是地坑院最讲究的地方

地坑院的建造关系到家庭兴衰,因此在选址时,必定要请风水先生看宅子,凿地形,定坐向,量大小,下线定桩,选择吉日动工。地坑院在建造过程中,受阴阳八卦的影响也很深。

地坑院内各个窑洞分为主窑、客窑、厨窑、牲口窑、茅厕、门洞窑等功用,按照主窑所处方位不同称之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几种。

这说明建造地坑院同样受到汉族传统文化八卦的影响,老百姓依“风水流脉”来确定院子主方向的朝向。

生长于此,扎根于此

民居最吸引人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动态的民居状态。平遥、丽江的引人之处也在这里。有人居住和生活,造成了一种既有历史痕迹又有现实状态的场景。

这样的建筑不是静态的,也不是空洞的,人的生活充盈着它,历史与文化在这里循环往复,不是定格与凝滞,而是持续与发展。

地坑院千百年来受到黄河岸边豫西黄土塬区人们的喜爱,这是黄土高原地带生长的人与黄土深深的依恋之情,是祖祖辈辈黄土人割舍不尽、流淌不完的情感所系。

地坑院这样一种简单的居住环境,一种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是中华文明长河中历史遗产的精彩篇章。

匠人营城

一个未忘初心的匠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