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方法

关于地图app增加原地旅行模块带来的体验创新

2018-10-07  本文已影响293人  YO_4571

作者:许佳悠, 班级:工设1603, 课程:界面设计方法, 指导:余永海

选题围绕地图类app在无明确出行点的使用情境中的空白问题,以及该类应用除生存体验外贫乏的情感体验问题,展开交互设计创新和用户体验分析。该选题的目标用户标签为爱生活,乐于探索,生活稳定。

一. 选题介绍和基本分析

地图类app在大多数用户的眼中是工具app,市面上的地图产品,基本都是按照 搜索,周边,路线规划,地图展示,我的 五个模块来做的,且竞争主要着眼在不断精细与准确的导航定位功能和资讯上,从这些可以看出不论是用户还是运营者依然只是将其视为一款生存类app,没有在丰富体验上做文章。其实,地图作为人们融合数字生活和实际生活的途径,在增加体验,甚至提升人们的现实生活幸福感上大有文章可做。

提升体验直接体现在增加的用户数量或提高的使用频率。情感体验是行为的直接驱动力,对于地图类app来说,高使用频率出现在出游的时候,在平时用户很少会打开使用,因此提升体验可以归到以下两个目标:

1.通过增加体验让用户不在出游时也有打开app的心理动机

2.将体验的优化转化为用户更高的出行率

在没有明确的外出计划时,用户往往待在常居地,因此增加原地旅行模块,并丰富该模块中的情感体验能为地图类app创造新的机会。

原地旅行概念解释:原地旅行的宗旨为爱上一座城,表现在对所待的城市进行深入探索,可以短平快的出游或进行主题游览(赏花,觅食,宗教等等)。

现有app的活动情境

1.  围绕明确出行点的搜素:包括线路规划,附近,交通,天气状况等,少数有关于该地的介绍,但信息少且陈旧

2.  围绕交通的使用场景:查询公共交通系统,使用共享单车,查看路况等

缺少对没有明确出行点的活动情境的满足,而这又是大部分使用者所处的情境。在主要功能的良好基础上,该方面其实可以很好的发展起来。

App出现前,人们常见的本地旅行活动情境

散步:漫无目的的走,或在去过的地方重复游玩,容易产生厌倦,没有新鲜感,想要找到新的地点信息途径少,需要花费的精力容易使心血来潮的出行活动挫灭。

出游:在旅游类app上寻找攻略,但更偏重于知名景点,小众景点无人问津,大景点人多的要死,容易带来失望情绪

在一些本地类公众号上看文章推荐选择出游,容易被商业因素误导,公众号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容易受骗

口口相传,建立在比较高的社交关系及圈子资源上

本质上,人们想要获得什么情感体验?

对于原地旅行活动来说,首先人们期望获得的是兴趣,好奇,审美体验,然后是社交,成就体验,以及自我体验和影响力体验。

兴趣体验:原地旅行建立在人们生活的城市或熟悉的地区上,这时兴趣就成了出游的主要驱动力。如果他们对花卉感兴趣,可能希望能看到附近能赏花的地方,对老物感兴趣,可能希望能到老街去转转。此时app就要能以某个兴趣标签或主题为用户筛选出地点。

好奇体验:人们想要了解所在的城市,对没去过的地方有好奇心,想要去发现一些少有人去过的好玩的地方,因此app要能尽量深入挖掘出游点,而不仅仅是著名旅游景点。                                                               

审美体验:人们出去游玩,很大一部分是想去欣赏一些美丽的风景或事物,因此app要能给出某个点最美的出游时段,最好能在最美时提醒出游,并能看到质量比较高的摄影作品(可以来自用户的评选)。

社交体验:一个人出行比较孤单,找到合适的出游活动后召集朋友一起出行,能获得好的社交体验。如果app加入与社交软件的接口,便于分享,能创造更好的体验。另一方面,对于有同样出游兴趣的陌生网友,如果能创造社交圈,也能丰富体验。

成就体验:新打卡一个点,对生活的城市或熟悉的地又多了一些认识,比身边的人知道了更多都能得到成就感,这些成就需要得到记录与量化才能得到巩固。

自我体验:在出游的过程中人们会产生各种感触,也留下各种记录,如果能帮助用户将这种自我的感受表达出来,并获得他人的认可,自我体验也会有所提升。

影响力体验:当人们在出游的过程中发现了惊艳的小角落或新的值得游玩的点后,会渴望通过分享来获得一种影响力,因此app的用户应该有途径能加入点的更新与开发。

重新定义:百度地图的原地旅行模块

增加的原地旅行模块应该是我的出游顾问,兴趣圈子,本地旅行版维基百科

出游顾问:根据时间段和兴趣主题展示附近的最佳出游点,告诉我哪里最美哪里好玩

兴趣圈子:有与兴趣相关的主题出游活动的发起,能与同好交流出行资讯与体验

本地旅行版维基百科:能参与点的开发与更新,让我成为整个模块的参与者之一

二. 发现问题:调查现有解决方案的情感体验问题

1.    现有app方案的活动情境

从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来看,关于出游的主要的活动情境有

(1)有明确出游目标情境:在网络上看到了景点的推荐,想去玩,打开地图app搜素位置,确定出行方式。情感体验:有确定路线后生存体验的满足,兴趣体验好奇体验都来自别的地方,此时地图app只是作为一个查找工具。

2)探索周边情境:在目的地附近或居住地附近,想寻找还可以出游的地方。点看  查看附近—景点,大部分是有一定距离的比较著名的景点(不适合短平快的顺便游览)名气小的地方信息陈旧,评价少,好奇体验,兴趣体验,满足感都比较低。

                                          在中国美术学院附近搜索周边,选择景点后的页面


(3)主题出游情境:想去某些特定类型的地方玩,或寻找与兴趣相关的一些出游点。App中有博物馆,植物园之类的基本分类,但比如秋天想去观赏枫叶,不知道去哪好。在app内就无法搜索,只好去其他旅游app,或公众号查找信息。兴趣体验差,满足感比较低。

(4)漫无目的寻找出行地点情境:想出去玩,完全不知道去哪,点开发现周边,进入景点选项,首页标记了大牌景点,周边城市,发现周边(以文章的形式推荐景点),信息少,很难有新奇感。

(5)团队出游情境:处于社交或工作需要,要找合适的出游点,最好能有关于出行点的详细信息,甚至是景点联系方式。按分类查看几个景点后,找不到最值得游玩的点和最新情况,向去过的人提问后得不到及时的回府。只好退出app综合网上所有信息做攻略。基本生存体验无法满足,社交体验差。


2. 逐类分析情感体验

按照情感体验分类,逐一对现有app的情感体验,从发生频率,情感的积极消极,唤醒水平高低等方面,发现情感体验不足之处

(1)生存体验:是主要体验,主要围绕两方面:

1.围绕明确出行点的搜素:包括线路规划,附件,交通,天气状况等等

2.围绕交通的使用场景:查询公共交通系统,使用共享单车等等,查看路况等

对信息的渴望带来的生存体验,几乎占领app体验的全部

(2)好奇体验:发生频率较低

在搜索附近时会带来好奇体验,但低质量和不符合期望的推荐带来更多是失望感

(3)成就体验:发生频率较低

打卡机制,勋章机制模糊,看不到积累和展示

(4)兴趣体验:发生频率较低

针对某一类型的出行点很难搜索到,也很难与有同样兴趣的人交流

(5)自我体验:几乎没有

对一些地点进行补充和评论后,除了少数点赞外毫无反馈,没有输出自己的意见与出行体验的动力

(6)依恋体验:有针对功能的依恋

(7)归属体验:无,没有圈子没有好友

(8)影响力体验:发生频率较低,通过评论能产生影响力,但本人感受不到

  (9)审美体验:发生频率较低,景点相册比较丑

(10)道德体验: 几乎没有

(11)理智体验:发生频率较低,对于少数出游爱好者,根据出游点成功规划路线,会带来一定的理智体验,影响力小,使该体验的兴奋感比较有限

3.  提出体验的创新目标

1.    好奇体验:美景可能就在我们身边,熟悉的地方也会有我们不曾发现的美好角落

2.  兴趣体验:兴趣主题下的集合,整理与推选,众多同一兴趣的人的共同付出

3.  审美体验:出行中最打动人的往往就是美景,我们想要看到最美的记录

4.    成就体验:系列化任务的完成带来的成就感是最大的

5.    影响力体验:每一个出游者都是真实的参与者,都能提供自己的发现

6.    社交体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找到有一起出行乐趣的人能在风景之外带来更大的乐趣

三.寻找思路:发掘有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情境

围绕情感创新目标:好奇,兴趣,审美,成就,影响力,社交体验,分别列举人们常见的活动情境,描述行为细节,包括爱好的,习惯的行为。然后分析哪些具体情境提升了体验,哪些不利于体验。最后,提出值得借鉴的创新思路。

1.  好奇体验:

1)常见生活情境一:突然有了一段闲暇时间,想出去转转

突然有了一个空闲的周末,或是发现天气很好,想出去透透气,于是开始询问身边的朋友,或是上网搜索,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可去的地方

分析:突然的出行往往不会去太远的地方,也不想做太深入的研究。一般会向很会玩的人询问一下,避免踩雷。

思路:地点的推荐要突出距离,甚至可以直接通过预计交通方式和出行时间圈出范围。或者通过抽签或测试,推出今日和你最有缘的地方。

(2) 常见生活情境二:被安利某处好玩

通过微博,朋友圈,公众号等被安利某处好玩,想去看一看

分析:兴趣相投的人的推荐总是更具有吸引力

思路:建立兴趣圈子,或是能随机匹配出行点相似的人,查看他的游玩(公开权限)

3) 常见生活情境三:正当季

春天赏油菜,秋天赏枫叶,每到一定时候都有特色活动吸引大家出去玩,仿佛是一种仪式

分析:当季活动是让人放下工作和压力,出行的好借口,有人热衷寻找最好的地方,有人喜欢看攻略,去最美的地方

思路:随季节出当季出游主题,让大家参与打卡与评选,制造话题

(4)  常见生活情境四:引流活动带来的周边探索:

对年轻人来说因为某个展览或某家网红店去到一个地方,但是往往会有一种活动单调,出远门不值得的感觉

分析:因为一家店去一个地方是常有的事,如果能搭配一条出游线路更加完美,但由于网红店的众多,提供具体路线比较困难。

思路:给出某点周围的出游频率图(颜色深浅表示),给用户一点方向。

(5)常见生活情境七:想要增加见识

出于求知,或者提高某方面素质的目的想出游

分析:出游不仅仅是放松,还能了解历史,提升审美等等,这类人的心理可以抓住,为游玩贴上学习的标签

思路:出一些趣味专题,比如设计师必去的这10个点等

2.兴趣体验:

(1)常见生活情境一:由兴趣爱好激发的出游活动

基于个人爱好,去相关的点游玩,或参与活动。信息一般来自圈内好友,也愿意付出较多的精力。

分析:由兴趣驱动的出行,推荐要基于对用户的了解,最好有“资深圈友”的认可

思路:可以按标签筛选出游点,并建立兴趣圈子,每个兴趣圈子中有不断变化与更新的出游点排行和活动信

2)常见活动情境二:热门IP,粉丝效应,相关ip

影片,电视剧的取景点,明星同款拍照的地方往往会吸引一大群粉丝,

分析:同上述兴趣爱好驱动的出行,但该类兴趣不固定也比较宽泛,适合所有人

思路:相比与圈子,作为标签或者直接放到景点名片中更合适

3.审美体验:

(1)常见生活情境一:摄影摄像记录

起意去一个地方玩往往是因为在网络上看到一张美丽的照片,去玩也会拍摄大量的照片,发布在社交网络中,既希望欣赏美也希望自己的审美得到赞美

分析:扩大个人用户的照片的影响力很重要,尤其是优质照片

思路:鼓励用户上传自己拍摄的照片,并可进行点赞等简单方式进行评选,将优秀作品在明显处展示

(2)常见生活情境二:看到最美的风景

每处风景都有他最美的时节和时刻,有追求的出行者会做好攻略,在合适的时候去玩,但往往找不到该方面可靠的信息,或者在等待的时候忘记

分析:提供信息是一方面,能够提醒更好

思路:可以预约最美风景,到了那个时间由app发送提醒

4.成就体验

(1)常见生活情境一:兴趣引导下的主题专家

在一个兴趣的驱动下,成为了某方面的专业户,有了一定的积累

分析:成就需要得到记录和可视化,展示要明显,最好体现到权利和地位上

思考:设立基本成就和特殊成就,基本成就来源于活跃度,特殊成就与活动主题结合,成就高的人在评论的可见或投票上有优先权等等

(2)常见生活情境二:  数量或影响力的积累

基本同上

5.影响力体验

(1)常见生活情境一:发现了新的值得游玩的地方

你可能在偶然中发现了某个地方很不错,但没什么人知道,相关信息也比较少,于是会在网络上发布一些内容,向其他人介绍,当你的发现得到别人的认可时,或感到非常的自豪。

分析:利用用户发掘新的点对双方都有益处,但需要建立合理的途径和认定机制

思路:用户有权利创建新名片,但需要邀请来过该点附近的人认证,成功后可以成为该名片地主

(2)常见生活情境二:为别人解答疑问,给出建议

去过一个地方玩过后,你就有了发言权,经常会有准备去的人来咨询,你就可以给出自己的看法。

思路:类似与知乎的邀请回答

6.社交体验

(1)常见生活情境一:发起出游

出去玩一般不是一个人,或是为团队策划,或是找到想去的地方后找人一起去,大家了解出行点的相关信息后,做出决策。

分析:分享信息的方式最好比较简单,大家能看到比较全的信息

思路:出行点的选择可以来自标签的搜索,以点的形式建立与社交软件的接口,点开后可进入app查看

2)常见生活情境二:秀出游

7.总结思路

将围绕寻找出游点,出游后的反馈,寻找同好为主要情境展开创新,发起出游,解答与安利作为辅助情境。初步规划:寻找,圈子,足迹,我四个模块,初步设想如下:

“寻找”模块:智能推荐可按风格标签,兴趣标签等等进行筛选,可以按出行计划进行范围圈定,可以匹配出游,也可以参与主题活动进行打卡积累成就,可以提升好奇,兴趣体验。景点要打造景点名片,由大家一起参与维护,可以提升审美,影响力体验。

圈子”模块:圈子是兴趣部落,是围绕一个主题甚至是景点的长久的资讯地,圈子可以策划主题活动,发起线路,评出排行等等,可以提升兴趣体验。

“足迹”模块:记录我打卡过的点,发过的评论,维护或开创的景点名片,可以提升自我体验。

“我”模块:展示我的成就,和正在达成的成就,处理一些提问,验证请求,系统消息等等,可以提升自我体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