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世上没有坏小孩

2017-12-22  本文已影响34人  老苹果2

1、

在妈妈群里有个“可怕的两岁”魔咒,意即娃到了两岁有了自我意识,脾气会越来越坏,也越来越难管束。

以前我对此嗤之以鼻,把这当作妈妈们的过于紧张,但看着以前乖顺可爱的娃,现在越来越像个不讲理的小暴君,我是真的有些害怕了。

几天前,娃就把我惹毛了。

经过是这样的:我在沙发上看书,娃在客厅的桌子前喝酸奶。几分钟而已,等我抬起头就发现客厅已经狼藉不堪。

酸奶洒了一桌子,娃正用它给玩具车洗澡。手上衣服上沾满酸奶,滴到我刚擦的地板上,被他踩成了泥坑。

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就这么毁在他的手里,我的火气立马上来,尖叫着冲他扑过去,一把把玩具车夺过来,再把他摁到小凳子上。他看我着急,不但不好好坐着,还特别兴奋,又是踢腿又是挥舞手臂。

这下,我雪白的衬衫也沾了酸奶,脚下的地板更脏了。怒不可遏的我拎起他就是一顿打。

等把客厅收拾干净,把他安顿好,我已经累的直不起腰了。等换好衣服回到客厅,娃手脚麻利的从沙发上下来,抓着我的衣角,仰着头跟我说“妈妈衣服,好漂亮”。

刚两岁的他,说话还不那么利索,这句话他磕磕巴巴的说出来,我听了先是高兴,然后就是排山倒海的愧疚。

我都恨自己打他打的重了,他还想着夸我。他越是不记仇,越让我觉得自己如此卑劣。

我弯下腰,抱住他,问他,妈妈打的疼不疼。

他点点头,说疼。

我说,你一定要经常提醒妈妈,让妈妈别生气了,好不好。

他又点点头,跟我说,妈妈别生气了。然后,拉着我的手,坐回沙发上,靠着我安静的看电视,就像刚才那一幕没发生过。

2、

这样鸡飞狗跳的场景闺蜜家也是隔几天就一次。

每次娃都能想出不同的招数刺激她,她被惹的炸了毛,打娃一顿,打完又自责好几天,陷进这种模式里出不来。

她看会儿手机,娃就把手机抢过去扔在地上,屏幕险些摔碎;书刚翻开,娃就夺过书,撕掉好几页。

她忍着冲动,耐心的跟娃讲,妈妈要学习,他自己先玩会儿。娃可不听这一套,一边说着她别学习了,一边伸手就要抢东西。

她在厨房做饭,娃在客厅看电视,娃每隔五分钟过来一次,这次看动画片,下次要听歌,下下次就要看早教片。半小时里,频道换了好几个,她的饭连准备工作都没做好。

等到娃再来找她,她的怒气立马上来,伸手一巴掌就打在娃身上。娃一边哭,一边伸手让抱。她越是后退,娃越是抱紧她不放开。

她既愧疚又心疼,抱着娃一起哭。

说到这里,她的眼里又是一片雾蒙蒙。

她疑惑的问我,难道我的孩子真的这么坏吗?

我能理解她的感受,但我不认为孩子本身就坏,我倾向于认为孩子不够成熟。

3、

孩子从出生起就在寻求安全感,他想要属于这个家庭,并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仔细的观察周围环境,观察父母的行动,不断用各种行为来试探。当他发现某种行为能影响父母,满足他对安全感的需要,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据此发展出一套行为模式来,而且这种模式会延续到成年。这在心理学中被叫做结果选择理论。

就比如当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他会用哭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让母亲来照顾他,围着他转。又比如,当他发现自己发脾气的时候,母亲就会比平时更温柔,他感觉自己特别受重视,特别有安全感,于是就会变得越来越爱发脾气。

孩子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只是他自己意识不到。他们的目的无所谓好坏,但是表现在行为上却有好坏之分。很多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设置了错误的行动目标,作出一些在大人看来调皮捣蛋的行为。

闺蜜的孩子很明显是求关注求抱抱用错了方式,他在需要关注的时候,没有感到被在乎和重视,没有安全感,于是他的行为目标就变成了让妈妈注意到他。而当他发现只有惹妈妈生气的时候,妈妈才会只关注他,他就会想尽办法来招惹妈妈,即使这种关注会给他带来一顿胖揍。

孩子的本性都不坏,他们只是不成熟,为了吸引我们的关注用错了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在他们行为不恰当的时候,不急着批评和惩罚,认真的想想他们行为背后的目的,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调皮捣蛋的行为就会慢慢消失了。

4、

为了缓和和孩子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1、要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很多妈妈对自己要求太过苛刻了,一旦和孩子发生矛盾就会认为自己太失败。越是这样想,就越是焦虑,就越是敏感,娃的一点小动作都能让她们神经紧张。

但,孩子是聪明的,他们能感受到妈妈的焦虑,他们的情绪也会被影响,不断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来。他们互相刺激,互相影响,陷入了恶性循环。

我们要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对自己犯的错误坦然一些,也不要对孩子的行为那么在意,小的不满就让它过去吧。

2、要在平时的相处中,给孩子应有的关注。

有很多父母,当孩子需要他们关注的时候,他们心不在焉,当孩子需要他们陪伴的时候,他们陪的三心二意。孩子们感受不到自己被重视,也就找不到自己在家庭里的安全感,所以当孩子发现,只有调皮捣蛋的时候,父母才会着急,将精力放在他们身上,他们就会重复这些令父母抓狂的行为,也就越来越难以管束。

要想缓和和孩子的关系,就要在平时下功夫,增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认真的和他做游戏,一起散步,一起看个动画片,或者做个手工都是很简单但效果很好的方式。

当孩子内心对安全感的需求满足了,他就不会再想着用各种方法来获得我们的注意力了,坏行为自然就会消失。

3、引导孩子正确表达需求。

孩子做了错事,说明他们在某方面遇到了困难,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解决。我们不能急着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然后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或指责,这样只会让他们对我们越来越抵触,也越来越不服管教。

我们要把孩子的行为与他这个人分开,不将重点放在他们的错误行为上,而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比如,他总是在家里发脾气,我们要教给他学会控制情绪,或者将情绪用合适的方式释放出来。如果他伤害了其他人,我们要让他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妥当的,让他为此道歉,并让他自己选择道歉的方式。

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行为是为了获得我们的关注,背后是对沟通与交流的渴望,而我们却把他们当成坏孩子,用惩罚堵住他们的嘴,这是我们做父母的失职之处。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坏孩子,他们只是不成熟,没有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的回应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到我们的爱。

当父母容易,做父母难,我们都需要在为人父母这条路上慢慢摸索,每一次的挫折都在提醒我们要花费更多耐心去融入孩子的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