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环节打造高效课堂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8人  灵宝王欢凤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作为数学课堂的主导者-教师,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我认为还应从以下几点下功夫:

一、有效的情境设计

三年级的孩子处于中年级,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比如在教学归一问题时,我以“妈妈买碗”为主线,通过学生熟悉的两步计算,建立“归一问题”的基本模型,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又通过学生编题的形式,让学生跳出课堂情境,进入生活情境,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通过讨论“学了今天的知识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跳出学习情境,进入应用情境。这些丰富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活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有效的课堂活动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效的情景,还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效的。

例如,对“1秒有多长”的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并尝试感知。同时,引导学生根据秒针转动的节奏来校正自己对1秒长短的感知,可以跟随秒针转动的节奏拍手、跺脚或敲击桌子,以形成准确地1秒的长短的观念。这节课中,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他们对秒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又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周长的公式。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让我们的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我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要达到有效,提问时要注意问题要难易适度要有思维价值;问题要难易适度,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比如在教学归总问题时,在阅读题目后,放手让学生画示意图分析题意,学生经过尝试后,发现形象示意图已经不能表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这时,我抛出问题:“用什么样的示意图才能体现出总钱数相同这个关系呢?”学生想到可以用线段图,紧接着我又提出问题“用两条同样长的线段来代表总钱数,那两种不同单价的碗又该怎么表示呢?”学生想到可以用长短不同的线段来表示。两个追问,既是提醒,又是引导,促使学生有效地思考。

四、有效的课堂练习

练习的设计不要追求量多而要精炼,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挑战性、开放性和层次性,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练习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

例如在周长的认识这一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练习题:练习一,指出哪些是封闭图形,并且描出封闭图形的周长,巩固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练习二,出示几个图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巩固对周长计算方法的认识;练习三,比较两组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渗透转化的思想。三个练习,难度拾级而上,孩子们在辨析中再次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高效”是数学课堂的主旋律,让我们想法设法创设一个“快乐”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高效”地学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