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解大珠和尚论道片段
略解大珠和尚论道片段
原文:
源律师问:禅师常谈即心是佛,无有是处。且一地菩萨,分身百佛世界,二地增于十倍,禅师试现神通看?
师曰:阇梨自己是凡是圣?
曰:是凡。
师曰:既是凡僧,能问如是境界?经云: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此之是也。
—— 简略解释
心即是佛,这个基本的佛的知见,即使不能真正理解证到,但作为一个释门弟子连认可都不认可,可就太奇葩了。源律师之后的奇谈怪论与对禅师的种种点拨不理解不认可,就好理解了。
从源律师说的什么“一地、二地”以及“神通”之类的话,知道他头脑里装了不少关于佛学的见识。
可惜,他只是知道了些名词概念,却不知道这些概念的真正含义,更谈不上对这些概念所指境界的体验了。
对于了悟心佛一如的禅师,看待“一地二地、十地八地”等境界,不过就是些过路风光而已,而对于神通妙用,更是稀松平常的日常应用罢了;好比一个视力正常的人,绝对不会觉得自己的眼睛能够看到东西为稀奇,更不会在人前招摇显摆这个能力。
因此,大珠禅师听到这样的质疑与见地,自然清楚对方的症结所在,指出像他如此糊里糊涂,就是经书上所说的,心地不平,喜高恶低,不遵循佛陀教导的具体表现。
原文:
又问:禅师每云,若悟道,现前身便解脱,无有是处。
师曰:有人一生作善,忽然偷物入手,即身是贼否?
曰:故知是也。
师曰:如今了了见性,云何不得解脱?
曰:如今必不可,须经三大阿僧祗劫始得。
师曰:阿僧祗劫还有数否?
源抗声曰:将贼比解脱,道理得通否?
师曰:阇梨自不解道,不可障一切人解。自眼不开,瞋一切人见物。
——简略解释
这一段,理解起来有点复杂,其实也简单。
世间的观念就是,偷物的人就是贼。作为凡僧的源律师,在世间这个层面,自然非常清楚,一说就懂。
“如今了了见性,云何不得解脱?”这话的意思是:若见性,此人即得解脱,与“若偷物,此人就个是贼”的道理是一样的。源律师不明白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见性。
的确,源律师知道的,只是一些不知所云的佛学概念,如“三大阿僧祗劫”。
阿僧祗劫,凡指无量无尽的时间相。了了见性,必须要离却包括时间相在内的一切相,刹那与三大阿僧祗劫无二无别。源律师怎么会懂呢!
原文:
源作色而去云:虽老浑无道。
师日:即行去者是汝道
——简略解释
没有见性的凡僧如源律师者,贡高我慢,不是爱有憎无,就是爱无憎有。所以,当他认为禅师“无道”后,便愤愤离去。
悟道的禅师如大珠和尚者,了知有无,不沾两边,不爱不憎,故神闲气定,慈悲始终。你说我浑无道,我就告诉你什么是道吧:那个能行走,的,就是你的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