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明月共光辉

这个假期,宅在家里

2019-05-02  本文已影响1人  天边微云

这个假期,有点难过,因为我们没放假。

高中就是这样,一个月只休两天,所有国家法定节假日,都与我们无关,没有双休日,没有长得让人羡慕的寒暑假,哪怕学期之初定下的放假计划,也会随着学校的一些具体情况而变化。

清明节时,明明该休两天了,可是因为学生返校的那天要模拟考试,学校怕学生刚回来,状态不好,影响成绩,就临时改为周日上午8点前返校,两天的休息时间变成了一天。

这次“五一”,本来又一个月该休两天了,可是因为要校庆,又不放了。

问题是,家里人都放假了,原计划的出行,原计划的美食,都因为我,搁浅了。

总有人以“蜡烛”“春蚕”来形容老师,说实话,我非常不喜欢这样的比喻,不过一教书育人的活,却充满了无限的悲壮。可是,实事上,作为老师,真得要付出很多。

教师这个职业,真得不是课堂45分钟的问题,也决不是一天几节课的问题,而是一个让你始终无法放松的职业。

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好地做下去。

只是,不能更多地陪孩子,就像这个小假期,只能放弃原有的计划,让孩子待在家里。

昨天,朋友青在微信上问:“五一”你们准备去哪里?

我告诉她:在家里蹲着。

她发来一串笑哭的表情。

当知道我没开玩笑后,她认真地语音说:我觉得不带孩子出去是明智的选择。带孩子出去真的能长知识、开眼界吗?我看未必。

青说:现在假期不出去旅个游似乎成了很没面子的事。确实也有人带孩子出去是长知识,可是有几个小孩子愿意去那些人山人海的地方长知识呀?孩子可能更愿意与小伙伴一起跑着疯玩。

我觉得青说的很有道理。

据说,现在旅行费用已经成了继择校费、兴趣班费用之后,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钱的杀手。在带孩子“开眼界长见识”的理念下,更多的家长愿意带孩子在假期各种游。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做到了让孩子在旅游过程中长知识。而在长知识的外衣之下,似乎更是消费层次的较量。

“放假你们去哪儿玩?”这一句话体现的不是教育观念,而是,你有钱吗?你有闲吗?

其实,带孩子到可以“长知识”的名胜古迹走一走,看一看的确是“见到了没见过的”,但是这恐怕很难与“长了见识”划上等号。

我们以为,带孩子看了没看过的风景,体验了没经历过的生活,就可以明亮了眼睛,充盈了精神,从而可以改变人生,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这些,都是“我们认为”。

小孩子,无论去哪里,他更喜欢的应该是游乐场。

所以,所有大人以为的旅行目的,从头到尾都是错的。我们以对“孩子好的”理由,让孩子完成了一场并没有探索欲望的旅行,这样旅行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我想,在孩子还没有真正懂得思考、学会体验之前,还是不要急着带孩子去旅行,而是带着孩子做一些他这个年龄该做的、想做的事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