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kit初体验

2018-08-05  本文已影响54人  大笨兔子

一.AR&ARkit

ARkit。三部分,相机姿态估计, 环境感知(平面估计)及光源感知。

ARkit和AR和巨大区别是

1.ARkit是可以感知相机的具体位置,真实获取到了相机位置的移动。如果说之前的AR建立的是一个相对摄像头的空间增强,ARkit就是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真实空间,透过摄像头能够捕捉这个真实空间的具体场景,感知近大远小,感知空间移动。

2.另一方面,由于ARkit对于平面的估计(在今年ARkit又加入了对垂直面的估计),可以检测平面并在平面上放置虚拟模型,从而构建了模型场景。

二.ARkit的优势

主要基于上述的技术层面的革新展示了他与AR的区别,但是至今的确很少有较好业务上的运用

三.交互及功能上的探讨及局限

由于进行过ARkit的相关功能的运用探索,因此也体会到在实际运用上的局限。

1.ARkit启动需要特征点

ARkit需要有对环境的感知,才能得以启动完成,进行下面的功能。

因此不同于普通AR功能和Native功能,这个过程是需要用户有一定的等待时间和指定操作。因此我们看到市面上各类运用ARkit功能的APP,有各种交互提示用户晃动手机,其实就是想让用户晃动手机时,检测到环境中的特征点,使得ARkit能成功启动。

在ARkit启动成功后,是一直在对周围的特征点有检测和感知的。这些特征点也会有丢失的情况,但ARkit是比较聪明的,在一定范围内,会找回。在某些App使用,摄像头快速移动时,看到模型飘动,其实就是ARkit对于周围的环境蒙圈了,不知道模型应该在环境中的什么位置了,但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重新比较稳定地检测环境中的特征点,是可以在不重新扫描的情况下恢复的。

2.AR场景的展示需要承接在一个平面上

大多数AR场景的展示,小到一个模型,大到一个完整的模型场景,都需要获取平面。简而言之,就像现实中你要摆放一个东西时,需要知道东西放在哪里,是桌子上还是地上。ARkit的场景中也是一样,他需要知道在这个环境中,你想要看到的模型是放置在哪个平面上。

由于对环境的感知,ARkit是可以检测到平面的,后期也加入了检测垂直面。大多数的模型都是通过检测的平面来进行放置。因此APP会要求用户扫描出一个合适的平面。

需要用到类似功能的APP常会将第2点与第1点交互合并成一步,扫描一个特征点较多的平面。此时ARkit成功启动,平面也被识别出来。

3.AR视角的选取

手持式、可穿戴式和身临其境的AR通常称为“第一人称”界面。手机作为手持式的设备,也自然采用第一人称。

由此会出现一个问题,AR视角的选取。第一人称的情况下,用户自己做了什么操作,和环境中模型交互时自身的反应是无法看到的。特别是进行AR多人社交和游戏时,这个缺点十分凸显。

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可以一起探讨

1)第一人称的模型反应通过Native界面上的功能来进行反馈

2)可以切换至第三人称视角,以第三人称视角去看。第三人称移动时,原模型即锁定状态,不能够移动

4.Native和AR的切换

Native界面已经有一套成熟的规则,AR场景主要是通过unity引擎在现实场景里进行模型搭建,形成互动。因而看到的界面一部分是摄像头下现实场景的展现。

从Native切换到AR场景,视觉上会有一种突兀的呈现。

对此有几种建议:

1)在从Native到AR环境切换时,需要一定的过渡动画;

2)ARkit开启时,即切换到摄像头界面下时,界面上会有一些Native功能辅助操作。Native界面不要过于繁杂;

3)如果AR的模型和用户身处的现实场景无关联关系,建议AR模型是搭建的整个场景,而不是单个零散的模型,视觉和体验都会好很多;

4)在选取AR模型时,尽可能和Native视觉风格统一。

5.使用功能时需要较大的空间场地

ARkit模型的放置是在环境有相对真实的位置坐标,因此放置的模型可以像真实物体一样呈现近大远小,360度的查看与交互。

ARkit提供的就是通过手机身临其境的感受,想体验的真实场景有多大面积,基本上就需要1:1—3:1左右的场地来还原场景,体验功能。

四.我们的应用

ARkit于2017年年中发布Demo,我们也一直在功能应用的探索中。

说一说我们的两款APP吧

1.小白墙门店系统

小白墙的初衷是打造AR智能门店,分为Saas端和用户端。

Saas端是进行AR模型场景布置,用户端是通过APP查看店内的AR模型。

AR部分为营销功能和商品功能。营销功能:通过门店里AR模型发放优惠劵,策划营销活动;商品功能:在商品对应位置放置商品模块,用户可查看该商品的评价,商品试衣秀等。在场景内也打造商品推荐橱窗等模块

2.SEED

SEED是场景社交APP,旨在通过不同类型的场景来汇聚人群,让他们在AR场景里进行沟通,共同完成场景任务。

五.可拓展的其他功能

语音

虚拟人物之间的交互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