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 5(29)

2020-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凡人步履

今日学习《医疗通识50讲》第五章医学演化的里程碑  29.X射线:最小干预获取信息的新起点

医学永远有一个矛盾,就是在尽量不干预生理过程的条件下,找到获得准确信息与付出代价之间的平衡点。

X射线的出现,是医学进步重大的里程碑之一

✨X射线的第一个层面:它的工作原理是X射线对于不同组织的穿透力,反映出来的影像信息。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一个黑暗的实验室里发现了X射线。

X射线第一次让医生能够不用手术,不用打开人体,就能在活人身上获取身体内部的信息。这是用最小的干预获取信息的开始。

✨X射线的第二个层面:能量控制。用最小干预进一步缩小了获取信息和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让X射线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X射线的能量和人体组织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伤害。

如果照射剂量过大,X射线的能量就会引起基因突变,让细胞变性、死亡甚至引发癌变。

只有让X射线对人体的干预降到最小,才能让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1925年,距离伦琴发现X射线30年后,第一届国际放射学大会首次提出X射线的防护问题。

1928年,第二届放射学大会制定出了X射线操作规范。用规范和制度来保证医生和病人的安全。

放射设备越来越先进,防护理念和措施也越来越规范。因此,为了获取信息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小。

✨X射线的第三个层面:如果让X射线的能量精准干预,作用于病变组织,它还具有治疗作用。

比如,把X射线能量精准投递,就形成了癌症的放射治疗。

另外,粗略统计,有十几项诺贝尔奖都与X射线技术直接或间接相关。

包括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原理,拍摄染色体双螺旋结构。还有,应用X射线技术测定青霉素、胰岛素,以及很多重要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等等。

薄世宁:追求真相的同时尽量保持原貌,真相隐藏在原貌里。

截取课后精选留言三则:

1,刚好有朋友问到什么情况下该做哪种影像检查,我也去重新温习了一下:

1、)骨骼及四肢 粗看X线片,细看CT。骨骼及四肢受伤最常用的检查是X光,但如果诊断不明,需要进一步观察,可用CT。除此之外,关节软组织、骨肿瘤的检查可用核磁共振。

2、)脊柱 脊柱包括了颈椎、腰椎、胸椎三大部分,除了骨骼问题,其他的都用核磁共振及CT。脊柱部分的神经分布比较多,核磁共振相对来说对软组织的观察更为细致。

3、)脑和脊髓 粗看CT,细看核磁共振。脑部及脊髓的检查,如:中风、脊柱外伤等,最常用的是 CT 和核磁共振。

4、)胸部 粗看X线光片,细看CT,可以检查出肺部钙化点、结节等。低剂量螺旋CT与传统CT相比而言,扫描时间更短,辐射更小,分辨率更高。 但核磁共振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应用非常有限。

5、)腹部、盆腔 腹部及盆腔在初步诊断时,最常用的是B超,对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盆腔等器官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肠道等含气较多的器官,超声诊断准确率会降低。一般胃肠道多用胃肠镜检查。

6、)心脏 常规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检查,多选用B超,但不能看到心肌内部的变化或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筛查可用CT。核磁共振也可用于心脏检查,如:用于确诊断心肌供血或心肌病变类型,更准确的判断左心室肥厚的原因。

2,X-射线主要由X射线管产生。其本质,是以最小化能量和代价,获取活体信息以辅助检测,精准投递能量以进行医疗干预。在信息层面,主要应用为胸部透视照相,腹部平片,胆囊,胃肠及血管造影等。但同样的,凡有选择,必有代价。只有保持取舍平衡,同时不断最小化危害,才可能安全地获取真知,守护健康。 扩展补充下伦琴发现X-Ray的故事: 又一个科学突破往往生于偶然,而成于分析整合的例子: 1895年,伦琴在放电实验后,为了确保实验精确性,事先用锡纸和硬纸板将器材包裹严实。正要做进一步的实验时,却发现涂着铂氰化钡的屏幕上,闪烁着黄绿色的荧光。 他很惊讶,立即切断了电源,荧光也随之消失。可是当射线管一通电,荧光再次出现。伦琴试着用各种物品作为阻挡物,但都无法阻断屏幕上的荧光。在当时整个科学社区的共识中,原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单位,对原子内部结构一无所知,更不了解发出的射线。 后来,伦琴拜托妻子作为助手测定射线距离。于是,她便拿着涂着铂氰化钡的屏幕慢慢地后退。突然,随着妻子一声惊叫。两人看到在荧光屏上有一只非常清晰的手的骨骼的影像!这是人类第一次看见自己的骨骼影像。目瞪口呆的观察间,毛骨悚然的恐怖感同时蔓延。伦琴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遂马上用感光胶片为他妻子的手做了摄影。 由于射线的未知性,伦琴将其命名为"X"。

3,X射线在医疗领域的运用可以称得上是一波三折。从最初发明时的振奋人心;到发现剧烈副作用之后引起的恐慌;再到技术的发展与操作规范的完善;直到如今它不仅被用于信息采集,还能帮助治疗疾病。X射线也已经成为在医疗武器库中能实现精准定位与打击的利器。 同时今天的课程也破解了一个重大的“民间迷思”,那就是“X射线检查不安全”。其实,想要为X射线洗刷这种冤屈并不难,但薄医生今天还给出了更详细的数据。下次如果遇到身边的谁说X射线检查会有什么患病风险的话,我不会跟他急,我会宽慰他几句,因为比起X射线检查所能获得的精准信息,这些辐射真的是很小的代价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