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奴十二年》:面对苦难,请勇敢地活下去!
文/绳子
1963年6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了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内容关于黑人平等。100多年前,林肯就废除了奴隶制,然而100年过去了,事实是,黑人依然没有得到自由,仍旧蜷缩在黑暗的角落。
立法平权不容易,但更难的是改变人类社会固有的偏见,那感觉就像曾经患过麻风病如今痊愈的人,依然会受到部分人异样的眼光一般。而这偏见来自多年以前,那个血腥的时代。
作品的时代背景正是林肯宣布废除奴隶制之前的时期,对于奴隶而言,那是一段惨无人道、暗无天日的岁月。作品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原本自由的黑人平民,意外被贩卖成为奴隶后,通过隐姓埋名、忍辱负重长达12年之久,终于抓住机会重新拥抱自由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正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所罗门·诺瑟普。诺瑟普生来就是纽约州的一位自由人,却因为一次意外被人贩子贩卖成为一名奴隶,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他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奴隶生涯。12年后,他再次拥抱自由,从此成为一位废奴主义者,写下了这一本震惊全美国的《为奴十二年》。
细腻的笔触,掷地有声的控诉
作者并非很有文采,相反,他笔下的文字朴实无华、笔触细腻,将脑海里的记忆努力用笔墨还原再现于我们眼前。然而正是这种纪实写法的回忆录,读来倍感真实,看得出每一处细节都曾萦绕在诺瑟普的记忆中挥之不去,这也是打动我的地方所在。
诺瑟普从最初的美好生活开始追忆,到意外发生,被人贩子贩卖为奴,再到红河流域的整整12年的奴隶生涯,他尽己所能还原每个细节,每个对话,力图展现那些血腥故事的原貌,为我们展开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恢弘的历史画卷。
最初得知自己成为奴隶的时候,可以想象他是怎样一种心情,惊讶、恐慌、愤怒交织在一起。恶毒的人贩子为了利益能出卖一切,包括自己的良知。诺瑟普为了避免鞭笞被迫改名换姓,因为眼下除了服从命运别无他法——要么死亡,要么忍耐。
他经历了三任主人,见证了奴隶主的残暴无情,也曾感受过人性的善意。有的奴隶主善待奴隶,不仅不鞭打他们,还为他们念诵《圣经》。
但要想遇上这样的奴隶主恐怕得修八辈子的福气,因为大部分奴隶主都是残暴冷酷的代言人。奴隶在他们眼中连狗都不如,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从清晨干活直到深夜,他们拼命为奴隶主积累财富,仅仅为了让自己活下去,活得舒服一点,因为他们的生活充满苦难。
他们必须一边拼命工作,一边忍受奴隶主的鞭打。鞭打是家常便饭,迟到、偷懒、甚至因病未能完成任务,都会受到无情的鞭打。
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12年,深感作为奴隶的痛苦,他将自己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公之于世,为废除奴隶制奔走呼号。作品中的每一笔都是对奴隶制强有力的控诉,读来令人扼腕、令人惊讶。
人性的洞察,罪恶的延续
随着时间的推进,作者的心态、见识与认知都在发生着变化。过去奴隶制与诺瑟普毫无关系,对于遥远的奴隶制,他仅仅有个大概的印象。他的生活与纽约其他白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更从未想过奴隶生活的真实面貌。当他真正成为一名奴隶后,身心的折磨才促使他开始人性方面的思考。
在有些残酷的奴隶主眼中,奴隶是愚昧无知、卑微低贱的,他们无法体会自己所受到的冤屈,就算被鞭打得遍体鳞伤,依然会对主人满怀温顺和宽恕的精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只要他们深入奴隶的生活之中,倾听那些不被外人所知的内心想法,就会发现99%的奴隶都完全清楚自己的处境,他们渴望自由,渴望幸福的生活。
他们之所以活得如此卑微,甚至不如畜生,完全是拜奴隶制所赐。在这种罪恶的制度下,奴隶生命的价值被淡化,被物化,沦为可自由贩卖商品,而对于他们真实的情感,绝大多数奴隶主却置若罔闻。
奴隶制是罪恶延续的根源。首先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权,甚至不能自由恋爱,这一种族的发展从智力到体力都被血淋淋的利益链拴住了。他们不能读书写字,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奴隶更有利于奴隶主的管理。这是一个种族对另一个种族最残酷的压迫。
其次,奴隶主的残暴也在延续,他们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很小就学会了折磨奴隶,学会了残忍与冷酷。人性被罪恶吞噬,怜悯被无知取代,而罪恶依然在继续蔓延。
不灭的希望,生活的启示
尽管生活如此艰难,诺瑟普从未放弃过希望。他隐姓埋名12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重新拥有自由。面对生活的折磨与考验,他也曾无助彷徨不知所措,也曾陷入绝境濒临死亡,但他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有一天能再次看到自己远在他乡的妻子儿女。
为了这一天,诺瑟普可以拼命工作,这是奴隶制下唯一的生存法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活下去,就有一线希望。
诺瑟普一直在找机会逃离这里,他从没告诉过任何人他的计划,因为一旦泄露,很容易引来杀身之祸。他处处留心,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寻找能让他逃跑的机会。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希望的破灭,却依然保有希望,终于,他等来了恢复自由的机会,并且牢牢抓住了它。
从诺瑟普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找到生活的勇气和力量。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焦虑恐慌,我们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所累,车贷、房贷、教育,偶尔生活还会跟我们开开玩笑,上演一场意外或疾病……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我们的精神压力却似乎越来越大,以至于我们常常觉得心惊胆战,甚至开始思考生活本身的意义。
其实,反观我们自身,何尝不是被这些外在的物质枷锁所奴役呢?生活可以摧残你的身心,但没有人能扼杀你的希望。明白这一点,其实生活依然鲜活亮丽,它因希望而大放异彩。面对苦难,勇敢地活下去,生活一定会好起来,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