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91:周室班爵禄
![](https://img.haomeiwen.com/i5495763/add3f3652f48cca2.jpg)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万章章句上下》,其中“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作为分封制的周王朝,从上到下,制定等级分明的待遇,不同级别的待遇有明显差别,待遇最高是天子,待遇最低是庶民。庶民就是底层,只能够依靠自己的耕种,靠自己奋斗,但是从天子到诸侯到大夫到子、男爵,都有不同分量的待遇!
原文如下:
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
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大意如下:
北宫錡就问:“周王室颁布的爵位和俸禄,是怎么样的呢?”
孟子说:“详情已不知道了。诸侯们都厌恶它妨害了自己的利益而把这方面的典籍销毁了,但我也听说过大概的情况。天子是一级,公是一级,侯是一级,伯是一级,子、男同是一级,总共五个等级。君是一级,卿是一级,大夫是一级,上士是一级,中士是一级,下士是一级,总共六个等级。
天子控制的地方,方圆就有千里,公侯的封地方圆只有百里,伯的封地方圆只有七十里,子、男爵的封地方圆五十里,总共四个等级。不能达到方圆五十里的,不能与天子联系,只能附属于诸侯,叫做附庸。天子朝中的卿所受的封地视同为侯爵一样,大夫的封地视同为伯爵,元士的封地视同为子、男爵。
“大的诸侯国方圆百里,国君的俸禄十倍于卿,卿的俸禄四倍于大夫,大夫的俸禄倍于上士,上士倍于中士,中士倍于下士,下士与在官府服役的平民同样俸禄,俸禄足以代替他们耕种的收入。次一等的诸侯国方圆七十里,国君的俸禄十倍于卿,卿的俸禄三倍于大夫,大夫倍于上士,上士倍于中士,中士倍于下士,下士与在官府服役的平民同样俸禄,俸禄足以代替他们耕种的收入。
“小的诸侯国家方圆五十里,国君的俸禄十倍于卿,卿的俸禄二倍于大夫,大夫倍于上士,上士倍于中士,中士倍于下士,下士与在官府服役的平民同样俸禄,俸禄足以代替他们耕种的收入。
“耕种者的收入大概是这样,一个农夫有百亩地;百亩地都施肥耕作,上等的农夫可供养九人,稍次一点的可供养八人,中等的可供养七人,稍次一点的可供养六人,下等的可供养五人。平民在官府服役的,俸禄按这个来分等差。
个人看法:
周王朝的爵位待遇分封制定,其实对后来的各个王朝的官僚待遇制定有一定的影响,就像我们国家的行政级别一样:“国级-副国级-正部-副部-正厅-正处-正科-正股级”,在这个封闭的体制内,不同级别享受的权利、义务、待遇相差很大,其实这种级别待遇的制定,与周王室制定爵位待遇非常类似,只不过名称不一样,所以,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奋斗某一个层级,有的人觉得能够做到正部,这一辈子就心满意足了,有的人觉得此生能够混一个正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是很开心的,但是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公务官僚体系中,真正能够晋级到顶层,概率是非常低的。好在目前市场经济体系,人们有多种选择,可以选择在体制内谋求晋级,追求人生待遇,也可以在体制外通过创业,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王国,所以,整个社会呈现出人们实现各自理想的色彩斑澜,不再谋求在单一体制内的级别待遇。
任何的爵禄制度都是有局限的,都是短期的,随着时代变迁,都会发生改变.比如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曾经对行政级别的追求达到膜拜的地步,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整个社会呈现巨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人们不仅仅只有一种从政途径,人们可以选择各种创业来实现理想,于是原来带有单一的垄断性的行政级别被多样化的选择所冲淡。就像周王朝后期,礼崩乐坏之后,人们完全无视原来的爵禄待遇,人们对原来的划分的利益格局与标准表示强烈不满,有人要改变这种状态,于是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进行大规模土地兼并,谁都想称霸诸侯,于是周朝这一套爵禄被新的时代潮流给冲淡甚至取代。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91:周室班爵禄
2018-8-23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