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孔孟之乡邹鲁文化

论说邾国——邹鲁文明的源头

2018-06-27  本文已影响3人  孔孟之乡

三邾疆域简图

  邾国国都曾3次迁徙。《左传•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左传》载:“鲁师入邾,邾人保于绎”;邾国也曾在反击鲁国的侵略中,“获僖公胄,悬诸鱼门”。不仅黎民百姓蒙受苦难,而且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遂有“三迁”之举。从史书记载看,邾国早时定都于訾娄(今曲阜市东南、邹城市东北),所以邾国亦称邾娄国。二迁于邾瑕(今唐口镇刘街村)。但是这里地势低洼,常年遭受水灾的侵害,为避下就高,又三迁于峄山之阳。至于迁都原因,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公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君,以利民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公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峄山之阳,地理形势优越,易于防守;土地比较肥沃,适于发展农业生产。文公定都后,战乱威胁大为减轻,洪水亦不再为患,邾国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奠定了邹城市古代行政区划的基础。据《左传》、《史记》、《汉书》等古籍载:西周始封邾,至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十三年)卜迁于峄,至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在此建都400余年。邾灭后,故城仍为当地政治、经济中心。秦置邹县,属薛郡,汉属鲁国,历经晋、刘宋、元魏,直至北齐年间迁徙在铁山之阳,故城逐渐沦为废墟。邾国故城自春秋建立,至北齐迁徙共延续了1100余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都城。

  据何光岳《楚源流史》载,楚宣王灭邾后:“将邾的遗族迁到湖北黄冈县北十里的邾城。”又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朱氏世居沛国相县(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至此,邹国北迁至今邹平县,邾国南迁至湖北黄冈邾城,迁的都是国君贵族。

  邾国是西周春秋战国重要的封国,孕育了墨子、孟子等儒墨大家,邾国作为始祖文化、东夷文化、邾娄文化的继承者,开创了儒家之中华主流文化的先河,以至于形成邹鲁这一中华文化昌盛之地的代名词,古代的邹鲁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张景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