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盛世一览(上篇)

2020-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Asen_ace

1.夏

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

  少康,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姒相被敌对的寒浞派人杀死。

  少康是遗腹子,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

  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用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浞父子,中兴夏朝。

2.商

武丁盛世

  武丁盛世,又称武丁中兴。

  盘庚侄子武丁执政时,殷商国势达到鼎盛。武丁在位共五十余年,他日夕思复兴殷,苦于未得忠良之佐,后来在傅说等人的辅佐下,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商王武丁惟才是举,衣食朴素,推进了商朝最鼎盛的时期。

  武丁在位时期,灭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荆襄,扩疆数千里。

3.周

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西周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明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

  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也是奴隶制王朝最强盛的时代,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

  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

  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宣王中兴

  宣王中兴,是指在周宣王即位后,为消除厉王暴虐政治的影响,缓和国内外不安定局面,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顿朝政,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大大提高了王室的威信,遂使周势复振,诸侯又重新来朝,史称“宣王中兴”。

  不过,宣王中兴,为时并不长,到了宣王晚年,国势又走下坡路了。

4.西汉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汉武盛世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从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87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也是封建制度下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被称为“汉武盛世”。

  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在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2000多年来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在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昀大外患匈奴。首先是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调动了军人的积极性。

昭宣中兴

  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继续实行汉武帝以来的政策,着力整顿吏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汉宣帝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重视民命之余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汉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

  昭宣二帝还多次下诏赈贷农民,废除一些苛法,屡次减免田租、口赋等税收,减轻农民的力役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行一系列经济的措施如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继续霍光的政策。

  昭宣时这些政治、经济措施的实行,使一度国力衰退的西汉王朝又兴盛起来。史称“昭宣中兴”或“孝宣中兴”。

  西汉历史学家刘向评论孝宣皇帝时称赞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这一评论虽有溢美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

  刘奭即位后,信用宦官,再加上土地兼并盛行,社会危机日深,昭宣中兴从此开始衰败。

5.东汉

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经济上解放生产力,曾颁布释放奴婢诏令,规定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组织军队屯垦。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文化上还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由于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号为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

明章之治

  明章之治是指是东汉继光武中兴之后,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大治"景象,此间把东汉推向了鼎盛,同时明章二帝时期的一些作法,对整个东汉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章二帝继承并发扬了光武帝的中兴大业,继续执行宽松治国和与民休息的开明政策,在政治上以刑理治国,推行德政,法令分明,整肃吏治、严惩不法官吏,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并坚持后妃外戚不准参政的政策。社会经济上则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凡九次,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公元69年派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从此使黄河900多年未发生重大改道。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

  明章二帝大兴学校,以儒术治国,并从西域引进佛教,以致风俗醇厚,天下太平。尤其是允许人民有说话的自由,也有不说话的自由;有从政做官的自由,也有不臣、不仕的自由。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其影响所及,东汉二百年间特立独行、重节义轻生死之士,不绝于书,直到汉末“党锢之祸”中,富有独立人格和殉道精神的知识分子数以千计。

  明章二帝共统治三十一年,两代帝王承继了光武帝的施政方针,励精图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成为汉朝历史上黄金时期之一, 故史称“明章之治” 。

永元之隆

  永元之隆,是东汉汉和帝刘肇开创的治世,刘肇在诛灭窦氏戚族后励精图治,改变外戚擅权时的奢靡贪腐之风,促使东汉国力趋于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