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书籍带你去远方
有没有想过,让一本书为你打开一扇门,去看看另外的世界?通过两种阅读方式,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一、普通阅读
以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籍,从头到尾读下去,思想就在字里行间。我去旅行的时候,一般会带描写四时美景的书,或是旅行达人写的书来读。不仅看人间烟火,更品人生百味。最奇妙的是一颗心,被文字渲染到人景合一,一场旅行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见天见地见自己!
二、带你去远方,体会“心流”状态的阅读
什么是“心流”状态呢,就是你完全沉浸在某个领域中,这个领域中的理念会引领你到达另一个层次。现在,就从你的世界到书里面去。那怎样达到心流的状态呢?
1、作者简介。看作者的学术背景,好的书籍一定是有学术理论支持的,如著名学府教授创作的书籍,内容严谨,并且落地性非常强,是非常值得阅读的。
2、 前言和序篇。了解书籍的创作时期和写作目的,因为不同时期,会出现特定事件,基于这些事件,作者会给予深度解析。通过前言的引入,我们可以了解历史发展的逻辑,可以判断是否会出现时期限制。
3、 通读全文找到文章的血脉。书的使命就是血液,作者要阐述什么观点,通过本书要解决怎样的社会问题。再看文章的整体结构,先从目录入手,了解书籍的大框架:使命是什么,怎样论证这个使命,推理的过程,怎样获得的证据,最终结论是什么,如果你梳理出来这些,那么脉络就通了。搭建好架构之后,就要用肉填满,作者用什么数据和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数据来源是否科学,实例是否有代表性,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发人深省的文字,最后的结论和方法是否具有实用性,可落地性。
通过以上三点的梳理,相信书中的知识已经吸收到你自己的知识库里了。《论语》中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通过自修和共修,真正的读懂一本书,让书籍引领我们走的更长远。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对感兴趣的事情有没有经过心流状态?多多留言讨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