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馆哲学之光简书热文制造局

参万岁而一成纯

2020-11-18  本文已影响0人  112212
“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
                ——《庄子·内篇·齐物论》

一般人活在世界上,都是被自己的欲望和身体所奴役,一辈子劳劳碌碌,即佛家所谓的“凡夫”。

而“圣人”境界则不同,“愚”而“芚”,“芚”不是利钝的钝,“芚”是有生机的,表面上看起来很笨,内在却充满生机。到达这个境界,“参万岁而一成纯”,超越了时间的观念,一万年在其看来也只是一刹那。

由于时间观念完全是人的心理制造的,美好的时光总觉短暂,痛苦的时刻度日如年。

“成纯”,完全是一个纯粹绝顶的“吻合”的境界。“参万岁而一成纯”,参通了时空观念,便达到了禅宗中经常说的“一念万年,万年一念”的境界。

“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此时,便是身心一体,心物合一了。人与物统一,同一个本体,不分彼此,道藏于心物中。所以得道的人不做物质的奴隶。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20年后归来,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佛光禅师带着慰勉的笑容倾听着。

最后大智问道:“老师!这20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吗?”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书,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更欣悦的生活了。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大智关心地说道:“老师,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在睡梦中,大智隐隐就听到佛光禅师的禅房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一回禅堂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与信徒的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当,抢着问佛光禅师道:“老师!分别这20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

如若心中没有老的观念,那么时光便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生命的长短与时光的流逝有关,莫让你的流年在暗中偷换,有意义的人生总能跳出时光的局限。

王安石有一首诗《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八个“山”字平均分配于四句之中,这显然是诗人巧心谋篇布局,以显出渐次的层次感。古典诗歌有“诗避重字”的说法,一因格律,二因诗作篇幅短小,要表意染境本已不易,若再反复用字,反而会有追求词藻,诗作空洞,而不能达意的问题。但王安石的这首《游钟山》在诗意的表达上,不仅没因反复用字而大打折扣,而且句意如叠字一样,环环相扣,更有以山自拟的深意暗含其中。

其中那句“山花落尽山常在”,写的不正是禅家缘起性空的核心思想吗?以山花喻世间一切有为法,生灭不止变化不休,如山花一般,年年岁岁有开有落。再以钟山喻法性本空,因为性空才能缘起,无空便无有,有从空中生,正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山若不存,山花何在?与此同时,缘起才知性空,正是见证了山花的生生灭灭,才知道山的不移不乱。“山水空流山自闲”,山间流水潺潺,不分昼夜不知疲惫,无有尽时不明始日。

开卷之时,不见现世烦忧,不闻红尘喧扰,

而闭卷之后,自是清风明月,无须记取。

对于人生而言,尽早懂得生命中追之不及的东西,并在它从身边溜过时牢牢将其抓住,才能在生命结束之时安然离世。心中没有老的观念,时光便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所谓“参万岁而一成纯”正是如此。当你没有时间觉得苦恼,没有时间觉得衰老的时候,便是找到了让时光停驻的方法。

一个真正立心做学问的人,永远没有空闲的时间。尤其是毕生求证“内明”之学的人,必须把一生一世,全部的身心精力,投入好学深思的领域中,然后才可能有冲破时空,摆脱身心束缚的自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