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改变的是教学方式

2023-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林暁東

“应试教育”确实贻害无穷,必须人人喊打,可深恶却无法痛绝。素质教育前景光明,人人叫好,实行起来也是亦步亦趋。学校、家长在二者之间撕裂着。

高考作为不可替代的选拔方式在于它能实现公平地选拔,在当下它的“公平”的功能更加凸显,选拔倒沦为其次,对教育教学的指挥棒作用更在其后。事实上,大家都知道“没有绝对的公平”。宋时,苏东坡参加殿试,一篇《论为政的宽与简》锦绣文章无与伦比,主考官欧阳修赞叹不已,第一名当之无愧,可由于所谓的“公平”,欧阳大人以为是文友曾巩的文章,为了避嫌,判作第二。高考呈现的结果是“分数”,明明是得分数者得天下,却又要说不能“唯分数”,要注重能力发展。“应试教育”遗害无穷,道理都懂,可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应试”却很难。好比农民种地,高产是目标,农药化肥起作用,明知农药化肥施多了土地板结损伤地力,可化肥少施了么?

高考需要高分,种地需要高产,我们要改变的是当前获取高分、高产单一的方式,要把目前获取高分、高产所用方式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双减的切入点非常准。可作为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非教育部门一家之力能够完成。更不能依赖部分教育工作者以情怀、义气引领去常久地坚持。得凝聚社会共识,必须有制度保障。沉疴用猛药,小升初考试能取消,初升高考试什么时候取消?优质高中的指标为什么不能全部分到初中?无意建议什么!既然当前的方式是利益驱动的结果,那么若要改变就得打破原有的利益链条,重新建立新的利益关系。否则,“延时”、“拖管”会成为变相的上课,“高效课堂”仍然是不择手段快速获取分数的课堂。

评价方式具有导向作用。可改革评价方式谈何容易?“注重过程性评价”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因为过程性评价的结论没有结果性评价的结论更有现实价值。好的评价应该是对能力的评价,让“分数”的多少说明能力的大小,谈何容易。切不可因噎废食,取消了有形的考试就不存在无形的分数了吗?取消了考试就能提升学生的能力了吗?不敢想象的是没有考试而继续延用“应试”理念、“应试”方法的教育,其后果会是什么样子!

想改变,确实很难,可“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加快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师、学校的育人能力,让优质教育资源的极大地丰富是当务之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