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无神论者的宗教使用指南——《写给无神论者》
无神论者,简单来说就是相信这个世界并不是由类似“神”这种超自然力量说了算的人。
《写给无神论者》这本书的作者阿兰·德波顿是无神论者,他在开篇也明确地说明了这本书是给无神论者看的,所以呢,这片书评也是写给和我一样尊重宗教信仰的无神论者看的。
我是在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上“遇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在找一本现在已经不是很想读的诗集,脑子里想的却是“人类已经发现并拥有了科学可为什么还是不幸福”这种看似高深实则无意义的问题,然后就在一条白色的书脊上看到了这几个字:写给无神论者。书是英汉对照本,一开始借来也是想作为练习英语阅读的工具用书,然而以我的英语水平。读了两章就读不下去了。所以又回头从第一章开始读了汉语的部分,然后就都看完了。
对于无神论者宗教意味着什么,是作者在书中想表达的内容。他从“智慧、群体、和善、教育、温情、悲悯、视角、艺术、建筑、体制”这十个方面着手,论证了宗教在世俗世界发挥的重大作用。
我只谈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个方面。
首先是教育。世俗世界推崇教育,意在打造一个“文明、繁荣、理性”的公民群体。实际上,推崇教育就是在代替宗教的教化功能,这当然是对的。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渐渐忘记了教育本身更宏大的那部分作用,比如“接近博爱与真理,远离罪恶与谬误”,反而仅仅追求如何在学校习得未来时间里足以谋生的“生存性技能”,而不是如何生活,如何在精神上成为更好的人。关于后者,我们只能自己摸索,或者从各种各样、令人眼花撩乱的媒介信息中获取。当然,从这些信息当中我们或多或少或获取一些关于“如何生活”的答案,可是这些媒介信息一旦被商业化操纵,我们又会轻易沦为追求“物质至上”的“庸俗凡人”,而且还会找各种理由把自己的问题合理化。这正是一些宗教思想所要努力改变的。
再来是“视角”。作者所说的视角,指的是人类看待世界、看待自然以及看待自身的态度和角度。这一部分作者首先提到了圣经《旧约》中的《约伯记》,该篇关注的主题是:“为什么坏事会发生在好人身上”。如果按大部分宗教思想中的“因果报应”理论,好人,也就是不做坏事的人按道理不该接受不应得的惩罚。《圣经》为什么会讲这故事呢?
在作者看来,宗教在此时发挥的作用是提示人类意识到自身的渺小,自己的痛苦、快乐、、,自己的一己际遇比起神秘、浩瀚的宇宙根本不足挂齿。尼采提到上帝已死,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类站在了舞台中心,坚信自身才是真正的“超自然力量”,我特别喜欢阿兰·德波顿的说法“我们应该努力去理解并欣赏自己本质上上的微不足道。”
他还有一些有趣的观点。比如认为世俗强迫人们长大成人,而宗教则允许人继续做孩子,他认为世俗世界“将人视为足够成熟乃至可以放任自流、为所欲为,这本身就缺乏善意,最终恐怕也不会给人自由。”
他还认为当代艺术已经背离初衷,只留下人们脸上迷茫的神情,让人们费力去揣度艺术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宗教不会,“它告诉我们……艺术存在的意义就是指导我们,如果希望成为清醒、善良、心智健全的人,应当崇拜什么,应当鞭挞什么。艺术是强制唤起记忆的一种机制,皆在提醒我们应当敬爱什么,感恩什么,回避什么,畏惧什么。”
阿兰·德波顿的文字并不说教,他也并没有极度称赞或贬损宗教,他写这本书的初衷也并不是改变任何以为读者的宗教信仰。他只是建议拥有理性的人们,发现宗教中对超自然力量崇拜以外的深刻的有益的思想,以及如何更深刻地认识真正的自我的方法。
理性之人,自有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