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旅
我一直作为一个陪客,一直在倾听,但是我更想在可以高密度的输出自己的思考,这也展现出自己的谈资以及自己的思考。
是这样的,人际交往的时候倾听最重要,但是我需要的是该输出的时候可以大量的输出。
这也建立在养成一些好习惯的前提条件之下,比如说话不指手画脚,不驼背哈腰,说话节奏不急起急停的。
我目前阶段有个比较好的习惯就是说话之前,会过滤一下,这个话可以说我立即就说出来了,不可以说我就闭口不谈,这点我还是挺骄傲的。
知深浅,知进退也是一种境界,我不喜欢那种互相试探,评估的状态,这个过程都会有,但是说出来就没有意思了。
昨天回到了家,早上一直睡到自然醒,然后去把鞋子补了补,把日程本上的一些琐碎的事情都解决了。
把补鞋时的感受更新在自己的小红薯上面。
下午没事,想着可以去李XX那边看看,有两年没有见面了,就想着坐一会儿就回去的,目标不够坚定后面的琐事就比较多,我现在更喜欢花时间去整理自己,去提高自己。
下次可以这样,根据自己的常识去大概推测要发生什么事情,增加自己的主动性,然后做好抉择,适当的可以编好理由。
漫无目的的随机游走其实在一定状态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在不考虑效率的情况下。
今天吃饭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人挺会说话,不喝酒的时候就说自己胃不好,问多了,就会主动的表达歉意,调侃自己像调查户口的,对方提到了什么地方,他也会主动的去夸这个地方人杰地灵,也会大胆的猜测,小心的求证,也会去主动的夸奖某些人。其实就是套路,养成习惯了,唯手熟尔。
他提起今天中国的房价,说以后房地产不会有太大的泡沫了,很多地区的房地产就整一个辛苦钱而已了。但是对于国内一些核心区的房子还是很稀有。这一点我还是很认同的。
并且他对于一些条例记忆的很清晰,脱口而出,顺畅自然。
还有一个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也很踊跃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知识面挺广阔的,后面他看好zg未来的发展,但是对于一些tg问题还是。他还一直说自己比较喜欢研究历史,知史见今。我可以感受的他那股向上的心,以及焦虑。
果然在吃饭的时候,多说话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一个人,一味的当一个陪客也不太好,而是眼色行事,可以根据惯例来去做一件事情,更细心一点,也可以根据这个人的刚需是什么去做一些反应。
今天开车的时候,想到我那个她,我们可以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也可以轰轰烈烈。我希望我们之间可以保持一些新鲜感,现实就是脱掉衣服身体都是一样的存在,新鲜感就像穿上不同的衣服就给人不同的感觉。
周四下课的时候和一个女生打招呼,我就很不自然的状态,显得自己很猥琐,不敢去直视对方的眼睛,一直在躲闪。如出一辙,在周五下午去一个饭店吃饭,那里的服务员长的一言难尽,同样的不敢去直视我的眼睛,没有温情,没有感觉,很机械,很冷漠。想那么多干嘛,就看的对方不好意思,看你的眼睛,就意味着没有看你的脸了呀,再说一个人的整体还是最重要的。
不要猥琐,大胆推测,要有自己的想法,小心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