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散文想法

中国人的主流民间信仰是什么?

2021-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其实斋啡几好饮

不知道你拜不拜神?

今天我想跟你聊聊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有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的问题。

Vol. 1

我幼时在老家,经常能见到女性长辈们,时不时一大清早,就在家门口摆张小茶几,几上放一盘水果,一盘直接由开水煮熟的肉,一小碟米,跟着点红烛,烧纸,跪在地上,双手合十,仰天而望,口中念念有词,但又总听不真切究竟在念叨什么。

年节时,也会跟着她们去各种庙啊庵啊观啊,看她们做着类似的事情,只不过眼睛凝望的对象,变成了佛,观音,三山国王,玄天上帝。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她们这是在祈福还愿。

但我始终不懂,她们为何要如此?也疑心这样做究竟有无用处?为此还常常口无遮拦,说她们大搞“封建迷信”(这个词大约是在学校学来的)。

为此不免挨了不少骂,叫我小孩子不懂别乱讲,举头三尺有神明,然后重又合十顶礼,口中疾呼着童言无忌、切莫怪罪之类的话。

Vol. 2

长大后,有次过年回乡,朋友载我去了其中一个香火很旺的庙散步。

我眼尖,立刻便看出所谓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讲究来。佛像、罗汉像、观音像、老爷像、孔子像,济济一堂,各有人拜。

后来又在另一处人们常去的祭神之所,山脚下依次见着了送子观音庙、孙大圣庙(不禁令我想到澳门大三巴的哪吒庙)、关帝庙,还有清朝时本地某位大官的庙(庙对面亦有座山,建有墓园,墓冢林立,大约是块风水宝地)。

至于普遍的城隍、土地庙,大仙神婆隐居之所,以及各村的宗氏祠堂之类,那就更多不胜数。

Vol. 3

恰巧,近日读杨庆堃教授《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一书,发觉这事还真是源远流长。

书中说,中国宗教是一个多神的、混杂的信仰体系。佛教、道教为分散的民间宗教信仰提供了精神资源。不同的宗教并存、不同的神被一起供奉,共同发挥着社会功能。

为什么宗教会有社会功能呢?杨教授解释,因为任何时代,人都要面对一些超乎理性知识的精神问题,比如死亡的悲剧、社会中的不公正遭遇、战争和灾难等等。

宗教的社会功能,就是通过教义、信仰系统、仪式活动和组织关系,来应对这些超自然因素,处理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

Vol.4

古代中国社会解决这类问题,也同样是依靠宗教手段。由于没有普遍的一神教信仰,所以养成了一种见什么神都拜一拜的习惯,有所求,有想解决的问题,就根据具体需求和问题去找不同的神灵。

譬如,防火防灾,找城隍;防水防旱,找龙王;不孕不育,找送子观音;没有桃花,找月老;出海远航,找妈祖;求考试高中,找文曲星或孔子。具体到家庭内部,也会拜祖宗神位,或者拜灶王爷。

家庭或宗族,通过葬礼、逝者周年祭、清明节和中元节的家族祭等祭祀活动,强化家族成员共同的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从而发挥巩固内部关系的功能,减缓长辈的死亡带给家族的情感崩溃和瓦解,延缓人们的记忆消退(和墨西哥亡灵节近似)。

Vol.5

杨教授用社会学的功能分析理论说明,中国社会宗教的总体结构,是同时存在着分散性宗教和制度性宗教(佛教、道教等)两种类型的。

今天我主要想和你聊聊分散性宗教,因为自明清时起,随着制度性宗教在中国的衰落弱势,它就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居于主流地位。

但分散性宗教也并不是具体的宗教,而是佛教、道教和世俗民间信仰(祖先崇拜、巫术崇拜等等)混合在一起,类似于“大杂烩”的状态。

你或许会说,这可不就是迷信吗?但杨教授认为,这其实是宗教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是能够发挥社会功能的。毕竟在传统中国社会,真正主导民众意识的,不是某一个宗教描述的彼岸世界,而是民间共同信仰的道德权威。

Vol. 6

比如拿祠堂来说好了,它其实就是一种维护得最好的宗教场所。人们在本家族里,过着真正高度组织化的宗教生活,宗族里的所有成员,一生都要按照自己的辈分、性别和家庭地位,在大家长的组织下,有秩序地参加家庭祭祀。

尽管,在葬礼、超度这些仪式上,也会有专业的神职人员(譬如和尚、。道士)参与,但他们不是组织者,只是受雇者(妥妥的打工人)。

再比如各行各业的行会,每个行业内部也都会有祖师爷或保护神需要祭祀,这些祭祀就由会长或行业首脑来组织,目的是为了维系从业人员凝聚力,加强行业秩序。这在过去,也是相当严肃的事情。

意即说,所谓分散性,其实就是不存在一个权力集中的宗教系统,来组织宗教活动和民众的生活。各种宗教都是以不同的形态,分散性地维护着不同领域里的社会秩序。

Vol. 7

比起制度性宗教,分散性宗教又因为没有独立制度,所以会致力于维护现行的社会价值观和习俗,并且为这些既有生活方式赋予一种神圣化气质。

它因时因地制宜,借助上天的神明和阴间的权威,支持普遍的社会道德秩序,强化着社会的凝聚力。在经济活动,传统宗族社会的维系,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其真实的形态,还是以社会生活或者家庭生活为基础,主动地融入世俗秩序。由于它普遍渗透进了世俗文化的各个领域,于是也成为了宗族秩序、政治网络这些社会制度的一部分。

尤其宋代以后,王朝政治逐渐控制和支配了宗教,使其顺从地服务于维护保守、稳定的社会结构。所以后来无论如何改朝换代,地方上都能保持相对稳定,与此也不无关系。

Vol. 8

包括杨教授等很多学者在内,都对这种现象持肯定态度。毕竟,从社会功能视角来看,并没有哪种宗教一定是典范,“不管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管用就行。

当然,这主要说的还是古代的情况。现代社会,除了广大农村仍旧多少保留着这样的观念和秩序(如今也在逐渐瓦解),社会的运行,基本已不需要靠这种分散性宗教的作用来维系了。

很难说这样是更好还是更坏,一切文化的生灭演变,都与大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不是个人可以逆转的。共同的神话虽然束缚了我们,却也让我们有了共同的准则。摆脱这个神话之后,我们有了自由,却又陷入了混乱和茫然之中。

高速变化的时代,人们仍旧需要相信点什么,才能感觉到安全。然而当价值变得如此多元,且彼此冲突不断的时候,人们又不知道,什么才真正可信。

唯一可以相信的,大概也就只有自己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