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婚姻育儿教育

父母祸害论的始作俑者

2018-11-09  本文已影响6人  安吉拉iYC

作者 安吉拉 | 原创平台 iYC亲子功课

图片来自网络

清晨醒来,窗外鸟鸣声声,孩子还枕在我的一只胳臂上睡得香甜。我轻轻抽出胳膊,略感到酸疼,心里却安欣而满足。

此时此刻,为人父母完全可以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依赖,任何一个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都是如此这般全心全意地信赖着父母。

然而最近,我却经常在网上听到这样的呼声:“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发出呼喊的人群,多是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一代人。从他们的呼声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对父母的抱怨。

从一个孩子最初全无芥蒂地信赖父母,到奔向走告父母皆祸害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了这样巨大的转变呢?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需要从作为源头的父母自身找起。

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样就怎样


相信您最近一定看到过这则新闻:

高铁上,一个父亲对女儿任意猥亵,对嘴亲吻,撩起衣服摸前摸后,甚至把手伸进孩子的裤子里。女孩百般不愿意,喊道:“爸爸,不要又把手伸进我的屁股里,我疼。”可是坐在一旁的妈妈和外婆竟然对此无动于衷。

热心人士悄悄用手机拍下这一幕,引起网民的热议,可悲的是,当警察机构介入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竟然是:“证实双方为父女关系,感谢广大网友关心”。

更久之前,网络上还曝出过一则“残疾小伙贴膜6年终于买房”的新闻。谁能否想到,在这个励志故事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家庭的悲哀?

造成这个小伙残疾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在他5岁的时候,脾气暴躁的父亲一脚踢到了他的后腰,导致他高位截瘫,腹部以下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双腿肌肉萎缩,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

以上两则可能只是极端例子,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不少家长的心中,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想法:“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样管教孩子,外人管不着。”

图片来自网络

“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正是最为常见的父母与子女的相处之道。

我国一贯有大家长制的传统,家长对子女拥有绝对的支配权。《礼记·内则》中曾提及“父母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积怨,起敬起孝。”古时,子女任打任骂被视为一种孝道。

如今在某些父母的心中依然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我想怎样就怎样。这种父母之爱是自私的,可能自私的程度有所不同,但相通的是,他们都把孩子视作自己的私有物品。

我做这些,都是为了孩子好


还有一些父母,很喜欢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好。“

记得在一档综艺节目《少年说》里,有一个孩子站上天台,拽紧双拳,使出全力大声对母亲说出他微小的心愿:“妈妈,我吃了6年的苹果,一共2190个,我希望小学毕业后,你不要再给我吃苹果了。“

而台下的妈妈的回应是:“苹果很有营养,妈妈都是为了你好。”

这种嘴上总是挂着“我都是为了你好”的父母,很难理解孩子内心的愿望。他们总是以一副大包大揽的姿态,出现在孩子的生活里,什么都是“听我的没错”,但是真正出现问题时,他们又束手无策。

图片来自网络

不知有多少人听过“13号房里孩子的惨叫声?”

13号房是杨永信网戒中心的一间房,被送进那里的孩子将遭遇不同程度的电击,平均40分钟,有时长达一两个小时,以此完成自我的救赎。在柴静的报道里,一位亲身体验过的孩子描述,电击就像是“那种特别高频率震动的小锤子,一下下击打太阳穴,很想死”。对那些孩子来说,13号房是一场永远无法醒来的噩梦,他们不停尖叫,却得不到拯救。

因为,把这些孩子送进网戒中心的,正是他们最信任的父母。

送进去的理由很简单,“我都是为了孩子好”!

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杨永信帮他们解决了。网戒结束时,他们如愿看到心满意足的一幕:曾经倔强的孩子,向杨永信下跪感恩,向自己痛哭流涕地忏悔。

但是,这些被驯服的孩子,后来又怎么样了?

有一个从网戒中心出来的孩子,回家后跟父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以后什么都不做,就是让你们痛苦,让你们断子绝孙”。

而更多的孩子,则变得麻木,或从此不再和父母交心。因为当父母强迫他们进入那个魔鬼铸造的网戒中心,接受电击的那一刻,就彻底失去了孩子的爱与信任。

但至今,仍有父母在网上打听:我的孩子成天打游戏不听话,我管不了他了,哪里的网戒中心比较好?

养了你这么多年,你应该回报我


另一类父母,他们不说“我都是为了你好”,他们直接问“我养你有什么用?”

失望的时候,他们哭泣:”我养你有什么用?“

愤怒的时候,他们高呼:”我养你有什么用?“

可当初,又是哪个孩子求着父母把自己生下来的呢?到头来,被生下来变成了孩子背负的原罪。

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表姐,一直是个聪明而懂事的女孩,可在她高考那年,她没有发挥好,没有考上心仪的一本学校。我知道她高考期间的压力特别大,有一只耳朵因为每天反复听英语广播,甚至出现耳鸣的现象。

她的父母希望她复读一年再参加高考,表姐哭着说:”我压力太大了,读这个二本也挺好的,里面有我喜欢的专业。“姨夫听到后,随手抄起扫地的扫帚,狠狠抽在表姐身上:”你这个没用的东西,我养你有什么用?“他还要继续打,姨妈哭着拦住他,对表姐喊:”快和你爸道歉,说你会好好考的!“

这一幕令我终身难忘。“养你有什么用”这句话也成为表姐心中的一根刺。她复读后成功考取了一本,但她选择了西部一所非常偏远的大学,四年里只回家两次过年。

她对我说,既然父母养她只是为了她日后的回报,那等她毕业赚钱了,她就每年给他们一笔赡养费,其它多的,她就给不起了。

我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方向


以上是普遍流行的家庭理念,很多父母身上或多或少都有。

记得在我小时候,看到书上描述父母之爱大多是无私而伟大的;但是,当自己成为父母之后,才发觉这样的描述太过美好而不切实际。背负父母名义的我们,其实也只是凡人而已,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同时,我们身上还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很多陈旧的观念也是代代相传。

现实生活里的父母,要比书上描绘的更为复杂。正可谓,世间有百样的父母,也有百种的父母之爱。

是啊,既然每一个父母都是凡人,难免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又怎能克服这些背负起作为父母的责任呢?我的一个朋友结婚后一直丁克,就因为很怕自己无法成为一个好妈妈。

只是,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世界上根本就不会有孩子,人类也早该灭绝了。

我们必须相信,虽然很多父母生下孩子时,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甚至不是合格的父母,但也有很多人能意识到自身的缺点,也正是因为我们身上存在种种不完美,才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和修行。

那么,很多父母会问:“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该如何修行?”我们不妨看看民国文化界声名卓著的九如巷张家的家风和家教。

图片来自网络

张家坐拥良田万顷,其祖辈是李鸿章的左膀右臂、淮军的第二号人物。不仅如此,民国期间张家还出了4个女儿和6个儿子,全部出类拔髓,学贯中西。

这些儿女的成就,和他们的父亲——张武龄的教育态度息息相关。

虽然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但这位父亲一身洁身自好,痛恨赌博、从不玩任何纸牌、不吸烟、滴酒不沾。只是从小嗜书如命,一生热衷公益办学。

在他的妻子连续生下4个女儿之后,婆婆唉声叹气,妻子沮丧哭泣,只有他十分高兴。

他给4个女儿认真取名,器重怜惜。他认为,男孩的心里一定要有家,而女孩的内心则一定要广大。他给予女儿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她们个性成长,同时也注重家风,努力杜绝孩子染上恶习。

有一年除夕,他撞见孩子们正和一些工人丢骰子、玩骨牌,下赌注,引起他的警觉。赌博这事,他深恶痛绝,哪怕子女们只是偶然一次玩玩也不行。但是他没有大发雷霆,严惩孩子,而是当即和他们谈了个条件:如果不玩骨牌,就可以跟老师学唱昆曲,还可以上台。通过这种办法,他妥善地将孩子们的兴趣从赌博引导到学习上,杜绝了孩子成长的隐患。

张家有许多藏书,都是张武龄的挚爱,但他允许孩子们任意翻阅,从不加以阻止,他甚至发动所有保姆也认字读书。

父亲的这种大格局,成为了儿女最好的学习榜样。这位慈悲的父亲,始终坚持将每一个孩子当做独立的人格,去尊重、启发和引导,最终为家族培育出10个出类拔萃的人才。

孩子是需要我们打开发现的礼物


听到“父母皆祸害”这样的呼声,为人父母的我们一定会感到惊愕和痛楚,我也很难想象,如果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这样评价我一生的付出,我将何等痛心和难过!

然而,我们也完全可以从呼声中,感受到新一代年轻人不同以往的独立思维。他们已形成自己的人生判断,这绝不是几本歌颂父母之爱的书就可以左右的。相反,书中对父母之爱过分虚幻而美好的描述,就像童话的泡沫,一旦被戳破,只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更多的怀疑。

图片来自网络

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认为西方的教育理念比较先进,争相把孩子送到欧美发达国家去学习。但他们并未意识到,东西方教育理念最大的差别,不在于学校,而在于父母。

在国内,我经常听到家长描述“孩子像一张白纸”,所以父母就可以任意描绘不同的颜色。然而,西方则认为:孩子是上帝送来的礼物,需要被打开和发现。

这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视孩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和引导,而非一味地控制、打压和管教。

一个时代的风向,已随着一代年轻人的成长而改变。可惜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能及时明白:生命中的馈赠,早在冥冥中标清了价格,我们终将为已获得而付出应有的代价。

可幸的是,有更多的父母已在修行的路上。

作者:iYC安吉拉

第66篇原创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