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我,一点都不想虚度时光
文/梅梅
01
前几天和久别重逢的高中室友去看电影,《无问西东》。
看到清华一代代青春洋溢的年轻人,心里却总想着我那个平平常常的母亲。
她20岁的目标是考警校,当警察。
但最后的结果,赤裸裸,冷冰冰,高考分数离报考院校差了1.5分。
由于当时家庭条件不好,作为家里排行老四的母亲毅然选择了放弃。
之后的日子,则是很快结婚生子,一辈子与柴米油盐打起了交道。
记得大二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几张庆祝活动的美图,很少关注朋友圈动态的母亲突然评论:
年轻真好, 如果我还能回到20岁,一定会奋力过好每一天!
母亲一定很羡慕吧,可是她永远回不去了。
这个时候,我就又多了一分焦虑:现在20岁的人是我啊!我还有机会改变自己,我一定要做点什么。
02
带着这样的焦虑,我第一不敢做的事就是:浪费时间。
大一时,母亲经常在微信里给我发一句话:这一秒只要过去,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句话经常像警钟一样在我心里敲打:该抓紧时间做点什么了。
所以当室友还在熟睡的每个清晨,我起床摸黑跑到教室背单词,然后一人吃了饭到图书馆找书看,一本又一本。
在不知道该做点什么的年龄,时间就是我的救命稻草。
起初,室友因为我的早起,总要问一句:起那么早干嘛呀?语气中夹杂着疑问、不屑与被吵醒后的责备。
但随着我的坚持,久而久之,大家也都习惯了。
我也因此有了大把时间去思考、找寻、沉淀。
母亲的青春还没开始就逝去了,而我的青春似乎是如此地轻而易举,并且它正在我的身上发生着。
青春不过就这些日子,是放纵任由时光流逝还是让它变得有价值,全看对时间的把握。
03
和我在一起看电影的高中室友,就读在一所知名211。
看电影前,她露出一副纠结的表情跟我诉苦:我现在真的好迷茫啊,读大学的意义在哪,感觉越读书越迷茫了,没有一点方向和目标……
说完这些,她又补充了一句:希望这部电影可以给我答案。
可是我想,电影虽好,可就算给出想要的答案了,我们就能不迷茫了吗?
看一本书,总期待它让我们变得深刻;吃饭游泳,期待它让我们一斤斤瘦下来;写一个故事说一个心情,期待它被关注被安慰;参加一个活动,期待换来充实丰富的经历。
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长舒一口气。
如果没实现呢?自怨自艾。
总之,挥之不去的,是迷茫依然在。
之所以有期待,我想,大家归根到底是希望它『有用』。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最后的彩蛋最有用。
七分钟的时间,出现了很多赫赫有名的大师,但它向我们展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在同样悄无声息,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努力着。
真实地生活,自有千钧之力将他们带出那段看上去艰苦的岁月。
小时候也是同一个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静坐听雨,雪中听琴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20岁的我们迷茫,所以总想对某事有所期待,有所寄托,从而带来相应的『有用』,殊不知,一心向前,无问西东,就是『有用』。
04
最后回到怎么做的问题。
马薇薇在一次演讲中说:
在我20岁时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就把所有我可以做到的事都尝试一遍,一件小事挨着一件小事去做,总有我莫名其妙喜欢做的,我觉得,那就是我的理想了。
寒假回家前,我列了一张长长的目标清单,背单词,练计算机二级,读书,积累专业知识……但是回来后不到一周,就发现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的上午不见了!
常常是心里没点念想,一睡睡到大天亮,起床直接吃午饭,然后继续躺在床上刷手机,浑浑噩噩又到晚上。
于是这几天我又把闹钟设置成了 6:30、6:50和7:00,闹钟响完,马上把自己从温暖的被窝里抽出来。
穿好衣服,洗脸刷牙,一天开始。
等到中午,已经看了大半本的书和做了五六张笔记的我,长舒一口气。
如果没有早起,我现在应该还在被窝里玩手机,可是现在起来了,起床这件事,倒也没想象中那么痛苦,反而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明白时间的可贵,就抓紧时间做一些哪怕是看起来无用的小事,都能够给生活创造哪怕是一点点的不一样。
毕竟20岁正值青春年华,我不想让大好时光白白从指缝中溜走。
迷茫的时候,就想想时间,然后找一些事去填充自己,总有那么一刻,你会突然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事,到那个时候,就尽管沉下心去做吧!
毕竟最有用的事是:一心向前,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