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因何被贬江州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王”“诗魔”。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小官僚家庭。贞元十六年(800年),他考中了进士,先后担任了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太子左赞善大夫等官职。
这时的白居易,一心关注社会民生,陆续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讽谕诗来反映民生疾苦和朝廷的弊政。他曾在诗里说自己:“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却也触怒了朝中的权贵。
元和十年(815年),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宰相武元衡居然在上朝的路上被盗匪刺杀了。白居易难以抑制心中的激愤,堂堂宰相,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他觉得这是朝廷懦弱无能的表现,就急忙向皇帝上书,请求抓捕盗贼,洗雪国耻。
谁知这却给了那些早就瞧着白居易不顺眼的权贵们一个机会,他们说白居易这是越职言事,“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旧唐书》)白居易当时担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属于“宫官”,不能在谏官之前上书。当然,这只是打击他的一个借口。紧接着,一些人纷纷向宪宗皇帝上奏,说白居易的坏话,说他品行不端正,主要罪名是“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旧唐书》)白居易的母亲是因看花掉在井里死去的,他写的《赏花》和《新井》诗,就成了不孝的罪证。
朝廷下令贬白居易为江表刺史,有人还觉得不够,再次上书说,这样不忠不孝之人是不配治理一个郡的。于是朝廷再次下诏,贬白居易为江州司马。
这次打击,是白居易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曾说,此次贬谪后,他已经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再也没有当年的进取精神了。
来到江州后,白居易心中自然是抑郁难平,却也因此给后人留下了那首千古传唱的《琵琶行》。
元和十一年(816年)秋天,白居易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时红极一时,年老后被人抛弃而嫁给商人的歌女。他想到自己的遭遇,感到了二人命运的共同之处,感慨万千,就用歌行体创作出了这首著名诗篇。在诗前小序里,他写出了此时的心情:“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是一首错落有致,曲折起伏的叙事长诗。诗人首先描述了江上送客和琵琶女相遇的情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女的出场,极尽渲染,“犹抱琵琶半遮面”,引发了多少人的遐想。接着就是对音乐的描绘,这是古代诗歌写音乐的最好篇章之一: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一段,诗人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读过后让人觉得余味无穷。接着就是琵琶女的自述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琵琶女的昔日风光无限,但年老色衰后只能“嫁作商人妇”,常年独守空船。当年的繁华,如今的寂寞,真是世事无常。这触动了白居易的心弦,他不禁感叹: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贬谪的官员,沦落的歌女,在音乐的沟通之下,发生了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身世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同病相怜,同声相应,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曲响彻千古的人生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