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独酌

如何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影响力】互相转化?

2019-05-15  本文已影响171人  豹纹烘奶糖

这是一张值得保存的图!

声明:本文鉴于知乎

如何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影响力】互相转化?

这是刷微博时看到的一张图:它很巧妙地呈现了从数据分析整理、到最终形成影响力的整个历程: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据。

数据经过处理和加工,变成了信息。

信息之间产生了联系,形成了知识。

通过现有知识,发现了一些知识之间的新关系,于是形成了洞见。

把一系列洞见串联起来,形成了智慧。

向外传播智慧,形成了影响力。

看到图时,觉得很有道理,便保存了下来。

之后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继续看,越看越有意思:它的逻辑可以解答很多工作中和生活中的问题。

第一,你不知道知识是知识。

信息在没有注意到时,它们都是隐形的。

有个好友喜欢看书,基本上两三天一本。但是,他的文章却让人感受不到阅读的积累。

后来了解到,他看完就看完了,追求的就是书架空间不断缩窄的满足感。

把浏览当做阅读,自然只剩走马观花。

就如同路过繁花,但匆匆而过,于是浪费了春天。

如何才能从 data 到 information ?

如何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影响力】互相转化?

最重要的是有触觉,而触觉的形成是有条件的:激励和约束

回到那个朋友,如果他的工作需要经常写文,写得好会被领导表扬,写得差会被领导批评——那么在阅读时,自然会留意他人的遣词造句,继而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在这里,「被表扬」就是激励,「被批评」就是约束。

所以:要培养一个习惯,那必须让它与自己的利益相关;如此才能因为做好收获奖励,做不好遭受惩罚。

第二,经历到底有什么用?

经历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让你有了新的思考维度。

每一段经历,它会在不同的维度上丰富我们的思考方式。

在这里,可以给出第二个想法:如果可以的话,与不同行业的人产生交集,他们可以带来新的思考方式。

在培训里,现在有个流行的方式,叫做「私董会」。它把一些企业高管聚集起来,就某些问题进行专项讨论。因为大家背景不同,所以提出的思路总能碰撞出特别的火花。

这就是经历的价值。

如何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影响力】互相转化?
第三,不要轻易相信外在的信息。

之前看一位运营高手在网上分享自媒体运营经验。

他给了很多套路:比如如何做选题,如何写故事,如何做互动。通过这些方法,他实现了很多是 10w+ 爆文。

但实际上,他参与运营的公众号,粉丝量近千万。也就是说,100 个关注者中,有 1 位打开,就已经是10w+ 了。

上面最后一张图很有意思:一个圆点,往外释放出影响力。

如何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影响力】互相转化?

我们经常看到的,就是这个圆点。我们没看到的,是圆点背后的支撑要素,它真实的逻辑思维模型。

有些人真的是靠正确的方法加努力,促成自我价值实现;但也有一些人,是因为机缘巧合顺了大势,但他会包装成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

所以,这里提出第三个想法:在他人分享成功经验时,暂且不要被情绪和词句影响,冷静一下,看是否有其他变量存在。

说句很黑暗的话:有多少人,愿意把最底层最看家的本领拿出来呢?

如何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影响力】互相转化?

这张图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将大道理以浅显的方式呈现。

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一些理解,之于自己,主要有三点:

1.信息在没有注意到时,它们都是隐形的。
2.经历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让你有了新的思考维度。
3.不要轻易相信外在的信息。

基于这三点分析,提出了三个想法:

1.要培养一个习惯,那必须让它与自己的利益相关;如此才能因为做好收获奖励,做不好遭受惩罚。
2.如果可以的话,与不同行业的人产生交集,他们可以带来新的思考方式。
3.在他人分享成功经验时,暂且不要被情绪和词句影响,冷静一下,看是否有其他变量存在。

你对这张图有什么理解呢?

欢迎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