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讲中国历史》(四)科举之取士
2019-01-23 本文已影响0人
便利贴小同学
科举在从前,是一种文官考试。所试的科目,理应切于做官之用。但自唐以至于清,都与此理想状态相去甚远。
古代的用人,本来只求有做官的智识技能(指循例办公的智识,等于后世的幕僚胥吏)。后来知道,政治上的措置,必须通知原理。于是学问开始影响政治。秦朝禁“以古非今”,只许学习当代法令,以吏为师,是和此趋势相反的。
近代的科举制度,实际上是明太祖时期成形的。但明太祖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并不重视科举,而重视荐举,其次是学校。
当时,他曾令内外大小臣工都荐举,被荐举来的,又令其转介绍,由布衣至大僚,不可胜数。国子监中,优礼名师,规则十分严格,待诸生也非常宽厚。曾在一日之中,拔擢64人为布政使、按察使等省级官员。
而初设于洪武3年的科举,却很快就停办了,直到洪武15年才恢复。
然而,荐举用人,常常是破格提拔,非明君所不能行,于是渐渐废止。但科举却无论君主贤明或是愚钝,都能够得以按例实行,因此反而兴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