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2023-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书生已老

学校是文明的产物。只有当人类丢掉棍棒,放下石器刀斧,从蛮荒走出,读书的声音才会在学校里响起来,人才可能走向文化的殿堂。万古常如夜,先生站在讲台上,精神的曙光照进来,照到平原的城郭,照到山野村落。有四书五经的地方,有唐诗宋词的地方,有加减乘除的地方,有子曰诗云的地方,愚昧和无知便被驱逐出去,仁义道德滋生出来,祥和幸福不绝如缕。身体的蛮力,只要有结实的肌肉就够了。而精神的力量,只能来自于知识的喂养。坐在桌椅间,笔墨纸砚,跟着先生一句一句地读,一笔一划地写,人的精神才能发育,教育目的才能达到。

中国文字起源于三千年前。如果再朝前推进,把半坡氏族刻在陶盆上的符号算进去,五千年了。但文字真正作为文化的工具,应用于教育,却是在2500年前。一个叫孔子的鲁国贵族,在他们家府第门前的杏树下,垒了个台子,起名曰杏坛。把弟子招收来这里讲学,传授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孔子是中国第一位大先生,后来成为读书人的精神领袖,被封为“素王”。

先师创立的学校有教无类,只要付得起一条束脩的都可以来。管他是有钱的富人,无钱的贫民,地位高的贵族,或是没地位的百姓。束脩不是什么珍贵的礼物,就那么条干肉。老先生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观察法、实操法、游历法。那时候,帝王可没有设立专门的教育部来管理,更没有什么人教版、部编本,孔子的自由裁量权很大。没有教材,自己编教材,“诗三百”就是孔子删节后用来教学生的。学校没有高墙大院,杏花是灿烂的,春天是美丽的,北方的风是自由的。学习累了,孔老师就带领学生走出去,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跳下清澈的河水,舒舒服服洗个澡。洗够了,游戏够了,上岸来,唱着歌走在回家的路上。山岚撩动着老师学生的额发,快乐无边袭来,溢满每一个人的心间。

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很有名气的学校了。用今天的话说,它们是第一流的大学,培养出很多杰出的学者,政治家,军事家。可惜我一家书院也没有去参观过,史料倒是看过一些。这些书院全是私立的,不是国立的。国立的有太学,办在京城的国子监,经费来自朝廷。国子监的最高长官是祭酒,皇家委派,相当于现在部级高官。书院就不同了,他的办学经费来自民间捐赠。由此可见,古代的人是很重视学校教育的。认为教育是神圣的,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所以他们觉得把自己的田产,自己的银两捐给学校,惠及年青一代,惠及教育事业,是最大的善心和善事了。

美国的私立大学,譬如哈佛大学到今天也是靠捐赠办学的。书院的教学形式是读书、研讨、听讲座,举行辩论会。历史上曾发生过著名的鹅湖之辩。陆九渊的心学,朱熹的理学,两大学派格格不入。为了调和两派,吕祖谦在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特邀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和朱熹到信州铅山鹅湖寺讲学,讨论学术问题,各自带着自己的弟子。三天三夜,灯火通明,最后是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对于学术发展,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对于教育来说,那应该是最好的大学了。

读王阳明的传记知道,他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堪称大师中的大师了。他热爱教育,不是一般的热爱,而是非常非常地热爱,深入骨髓地热爱。因为大礼仪事件,他被贬贵州龙场驿做个小驿臣。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搭建茅屋办学,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来听课。以教化民,以文化民。后来又办龙岗书院,担任庐陵县令的时候,看到当地民风彪悍,打打杀杀抢抢,社会治安很成问题。他没有颁布严刑苛法,没有加强公安队伍建设,而是办学。自己亲自担任主讲教师,传授孔孟之道,传授他的心性学说。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地方的社会治安得到根本好转,知识在老百姓心中播下种子,开始萌发,春风化雨。

文人带兵,有明一代最为典型,清朝也有,但好像只见曾国藩一个。王阳明带兵不奇怪,但他竟然百战百胜,这就很奇怪了。他这个人,进士出身,读过兵书,关心过经世致用的学问是肯定的。但他没有出生在军事世家,更没有上过军事院校。何况那时也没军事院校可上,仅只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仅只是他的学问起了决定性作用。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接到朝廷任命,现即临马,调集军队,竟然活捉了叛王。大手笔,真是军事史上的大手笔!更难得的是,王阳明带兵打仗,竟然把学校办到指挥部里去。运筹帷幄,一旦谋划决定下来,打仗就是手下将领们的事情。他照样上他的课,讲他的学。这般镇定,这般特殊的学校,这般自然的老师,从古到今,空前绝后,还找得出第二个吗?

我国有25万所乡村中小学,推行合班并点政策后,减少到不足20万所。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好学生,这是很好的教育设想。可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文化空白问题,一个村庄有所学校,上面派进个老师来,这个老师并不仅只是人来,他/她还带着知识、带着文化信息来。这些信息会通过教学,通过生活方式,通过与村民的交往交流,传播到村民那里去,起着教化和移风易俗的作用。一旦把这所学校停办了,并点了,这株文化之树的根须就被拔出。

第二是小孩子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学生上初中以前,最好和父母住在一起。这并不仅只是大人方便照顾孩子的问题,更主要是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合班并点后,有的地方,孩子上幼儿园就住校了,责任移交由老师来照管,带来心理问题会在一个漫长的时间里表现出来。风物长宜放眼量,为学生的今天着想,就是为民族的未来着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