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简友广场

写作,对抗死亡的有效途径

2020-02-29  本文已影响0人  X滤镜

怎样对抗死亡?这是个很大、很难、漫长遥远的话题,但是在眼下这次大疫中的每个人,或许都会觉得这个话题离自己如此之近。我并不认为仅凭自己个人粗陋的写作功底和毫无建树与成就的写作履历能能提供足够的说服力——基于是献给我最挚爱的人,我当然不愿意估负这份沉甸甸的情宜。正如蒙田所说的:“我们最豪迈的意义,就是生活的写意。”

但遗憾的是,再写意的生活也不会因为具有豪迈的意义而永远延续——人,终有一死,无论伟大或卑贱;生命,终将终结,开始就是结束的序曲。谢天谢地,除了永载史册的丰功伟绩,我们还有一种对抗死亡最有效的利器……是的,那就是写作,用心绪记录最真实的自己。

为此,我选取了一位与大家的生活场景最具可比性的作家代我给你们些许写作的心德和启迪——当然,他确实是很成功,看似与我们并无可比性。但不要忘了,他既是科学家,也是商人和投资人……生活比我们要忙碌的多。所以,与他相比,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与潜力。下面,我就引用他在畅销书《吴军的硅谷来信》发刊辞《从有限的物质世界飞跃到无限的思想空间》为引子,期待借此开出一副写作的灵方,但愿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吴军:从有限物质世界飞跃到无限思想空间[2016-10-10]

少时读卢梭的书、培根的随笔,以及茨威格、罗曼-罗兰、鲁迅、梁实秋、朱自清和周国平等人的散文,受益良多。那些智者在不经意之间将人生的感悟告诉你,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我这个正在大学里探索未来人生的青年。后来,当我有机会和世界上很多优秀的人(从知名学者、到商界领袖再到文化精英)在一起后,能够经历一些大部分人没有机会经历的事情,同时受到他们思维方式的影响,逐渐学会了比较深入地看待世事和人生。因此我也曾想过,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能够把我的见闻、我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这应该是人生一大快事。我甚至给它起了个名称--《橡园随笔》,因为我住的地方有很多橡树。


然而我一直没有机会来做这件事情。尽管我已经写了六本书(《数学之美》、《浪潮之巅》、《文明之光》、《大学之路》、《硅谷之谜》和《智能时代》),但那些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客观地讲述一段历史、一种技术或者剖析一些现象,并不带有太多主观的看法。很多朋友建议我开一个专栏,或者一个微信公众号,来写一些随感,但我很快发现,这件事没有别人帮助是做不到的:


首先,我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发布文章的媒体,比如微信公众号;而且要有一个富于才华,同时又讲究效率的团队,帮助编辑、整理和完善我的每一篇随笔,把它们从随性的记录变成成高质量的文章;

其次,在这个平台上还需要有一大群喜欢阅读、愿意思考的人,这样我可以专心创作,而不用花时间到处去拉读者;
最后,这个平台的主人做事情的理念和方式,还需要和我的多少有些一致性,简单地讲就是志趣相投,这样合作才可能长久。坦率地讲,国内各种平台看似不少,符合我这几个简单要求的其实真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所幸的是,罗辑思维为我提供了这个机会。我认识罗振宇先生(罗胖)已经有几年了,之前我就一直在收听他的罗辑思维节目,对他本人以及他的团队非常欣赏。在我们成功地合作出版了《智能时代》一书后,我确认这个平台是一个非常适合我表达自己思想的地方。于是,在罗振宇
、脱不花和团队其他员工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终于下决心借助罗辑思维,来实现我长期的梦想。


接下来,罗辑思维的团队和我坐下来商量了写些什么内容:我过去在Google黑板报上刊登过博客《数学之美》和《浪潮之巅》,给投资人写过美国大公司季度财报分析,为《中文福布斯》写过商业评述文章,这一类关于金融和科技题材的文章自然少不了,当然还会介绍一些最新的,媒体尚未报道的科技成就。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每年会接触几百家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由于可能把钱投给他们,因此会非常细致地了解它们的技术和产品特点,以
及内部的管理方法。如果我看到一些好的做法,有价值的经验,也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此外,我对教育和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从事投资工作的同时,一直在给美国几所顶级大学担任顾问,每年都要花很多时间走访各个大学,因此教育会是我们这个栏目里一个重要的主题。同时,我也会经常地游历世界,了解各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为我的《文明之光》系列收集一手素材,这些内容我也会定期写出,和读者朋友们交流。在旅游的过程中,作为一个摄影迷,一个对古典音乐和绘画等艺术非常痴迷的发烧友(全世界最有名的几百幅绘画作品我可能已经见过90%的真迹了),我会用文字带着大家周游世界(也不排除真的一同去旅游),感受那些人类极致的艺术结晶。


最后想说的是,我从来不认为勤奋工作和享受生活是对立的,因此我会和大家分享我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经验和体会,从红酒、咖啡、美食,到时尚奢侈品,我可能都会谈及。当然,对于时事的评述自然是少不了的了。写作的内容确定之后,剩下的问题是怎么写。在经过几轮讨论之后,脱不花建议用书信的方式把我所闻、所见和所想写给国内的读者,因此我们确定了“硅谷来信”这个专栏名称。我会每天发出一封信,在信中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写一篇评述或者随感,发给罗辑思维团队中的一位朋友(包括罗胖和脱不花),我的亲朋好友,或者直接发给某一位读者(当然,前提是他要先给我写一封短信,聊起一个他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寻找一个愿意和我讨论的问题。如果那位读者的话题被采纳,他将获得我的一本签名新书),罗辑思维的团队会将所有来往书信的内容整理后每天刊登一篇。


读过我书的朋友,对我的写作风格可能有所了解。简单地讲,我看问题的视角会比较独特,我会注重将跨学科和跨行业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另外,由于我自己不愿意读那些写得很枯燥的书,因此我在写作时会尽可能地让文章风趣生动起来,让读者朋友们感到阅读是一个愉快的事情。除了文字的内容,我也会分享一些很有特色的照片,这样,即便你近期内不会亲身去世界上的一些地区,也能感受一下那里的美景和风土人情。


当然,要把“硅谷来信”这个栏目办好,需要读者朋友们一同来参与,除了平时和我互动书信来往,还需要进行必要的线下互动——我每年会在北京和上海找一家咖啡厅,和读者朋友们一起各喝两次咖啡(茶),第一次初步定在北京11月初。等将来机会成熟,我们还可以利用“得到”这个平台,一同去探索世界文明之光,届时我会提前两个月,将行程通知大家。


最后还要解答大家一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这个专栏要收费?大部分专栏作家收费的目的是做一次过滤,找到真正的读者。但是这样可能会将一部分读者排斥在外,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是思考了很久。但是我过去的两个经历使得我最终下决心办一个收费的专栏。几年前Google举办一次商业活动,我们免费向合作伙伴发放了入场券,拿到入场券的人都确认要来,但是到活动开始时,只来了一半的人。第二年,Google每张入场券收取50美元,这当然只占Google所付出费用很小的一部分,但是这一次,大家因为掏了50美元,都来了。


基于这个教训,我们认识到,一个人只有付出(哪怕是一点点),才会珍惜他所换来的。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花钱买的电影票,即使刮风下雨也会去看的,如果是别人送的,一旦有其它的事情要做,就把票扔到一边了。我们收费的目的,是希望真正的读者能够进来,并且在每天收到“硅谷来信”时能够第一时间打开来阅读。

收费的第二个原因,是对我自己的一个约束。我自己每天的事情非常多,即便我有心每天坚持写作,但我知道,要真做到每天写作是非常难的。去年年初,我曾经试图每天在新浪微博上写一篇博文,介绍一项发明,这就是《发明365》系列。我在坚持了四个月后,就有点坚持不下去了,工作一忙就暂时把那个系列的写作放到了一边。在断断续续又写了三个月之后,终于写不下去了,这个系列也就中断了。因此,如果在“得到”也采用这种免费模式,“硅谷来信”恐怕写几个月也就没有了下文,这样的结果对读者,对罗辑思维,对我自己是三输。但是,如果收了费,就等于和读者朋友以及“得到”签了个契约,有了它的约束,我才能笔耕不辍地完成这个系列,为大家奉献最好的内容享受。也希望大家如果有什么希望和要求,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反馈给我,帮助我提高进步。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从有限的物质世界飞跃到无限的思想空间吧——2016-10-10-吴军

附:我个人给像我自己一样的普通人有关写作的几点小建议:
1、写自己最熟悉、最擅长、最有感悟的领域……以独到和深度彰显个性;
2、尽量选取轻松写意的话题——当然,我自己绝不会考虑这么做的;
3、果断放弃鸿篇巨著的想法,用短小精悍而赋予生机的真实心绪,描摹自己并不完美的灵魂和生活就足矣;
4、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这个轻跳的时代写作的成果更多的是留给自己……好作品总会有知音;
5、如果有一个写作氛围良好的圈子,那就是再美妙不过的事情,它能够带你轻松感受到写作的收获和欢愉。

吴军在这次他的专栏中选用的书信体,事实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时事、政论文体……它在欧洲思想启蒙时期的法国文坛就非常的流行。孟德斯鸠的早期代表作《波斯人信札》,选用的正是这种精妙的文体。真心期待能有机会与笔友共同创作这种文体的有趣作品,期待您的参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