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随笔

《从猜测到偏见》开始的

2020-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舍珀

重新开了一本,我是如何发现这本书的呢,对了是因为博物学家林奈,看好好思考时,注意到作者为了引出寻找问题之间的底层相关性,引导读者借助对几百年间人们如何破解生物学的奥秘的思考方式的理解,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普通问题的启发。林奈就是一个在宏观方向开天辟地的人,他第一次把我们这个地球的物种进行分类命名,把复杂问题进行了分类处理,生物学发展由此拉开序幕,后面就是挡不住的趋势,制器的进步带来微观生物学的突破,从列文虎克发现细胞,到施莱登与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而后又经达尔文开创一片新视野、孟德尔遗传规律、沃森和克里的dna双螺旋结构到当今前沿的基因编辑,真长啊。

回到林奈,最近这段时间沉醉于微读的全书城搜索功能,真是微读破开学科壁垒的壮举啊,你找到的是这个关键词所联接的新世界,我彻底迷失在添加书单的虚假繁荣的兴奋里。然后我就发现了何帆在一篇题为《英国怎么偷走了中国的茶》里,看到了林博士。

顺带看了这部随笔集。除了他分享的故事好看外,他的观点也平易近人。他自称自己是职业读书选手,每年大概会看四五百本书,我用自己的进度算了下,我最近努力实现两天一本,人家一天1.5本,全年无休。我想阅读也不是求快求多,但是抽身出来推测下自己未来几年的读书曲线,如果足够自律的话,如果足够重视基础学科的书籍的话,在一段线性变化之后,是有可能出现一个跃迁的。记得有人说过,真正值得读的书没有多少,当你看过那些真正重要的,你会发现很多书都是在重复它,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吧。

再回到今天额外的一点发现,那就是在提问或者启发的时候,有一种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也是一种思考方式吧。比如很多人用生物进化类比企业发展,用物种存亡类比国家兴衰,本质上,这种思考方式并不是逻辑知识,也不是论证,只是修辞,因为它是不能界定真假的。只能评价为有启发吧。只要用指出类比项之间的差异性或者指出二者的相似性比声称的要低,就可以反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