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学生成绩都考的高,我反而觉得压力大?

2022-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风洛真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我陆续收到一些学生的成绩单,还看了一些公众号文章里对这次期末考试的评论。

      某学校这次八年级的语文卷据说很新颖。整张卷都围绕浙大进行,考试过程就是带着孩子们进行一次浙大研学活动。

    文章里有老师评论,“双减”不是把题目简单化,而是减少固化的题目,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提升学生思维的内容。

试卷要区分的是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如果学生做题速度慢、开小差的话,可能就没法完成试卷,在实际批阅中也发现有这样的现象。这提示孩子们日常的阅读要广泛,阅读的同时要有思考。

除了语文外,数学的考试难度不大,小学考100分的同学很多,考95分都排在班级后面(小声说,现在都不给看排名,这还是私下问的)

学生的分数都考的高,为啥我还觉得压力大?

一“双减”是减负担,不是减能力

我的朋友圈曾经发过这样一段话:

学业成绩是成长的听诊器,

手握听诊器的教育者,

赖以诊听生命成长的音律

——与个体生命综合素养吻合的成绩,反应出生命正常生长状态,需要的继续教育是保持;

低于个体生命综合素养的成绩,反映出生命成长的杂音,

这时候您最需要的不是“补课”,不是急于掩盖“杂音”,而是诊疗产生杂音的“器官”,查该个体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查该个体的品质差漏……

我们不能效仿历史上那位“名垂青史”的“外科名医”,用锯子锯短露在体外的箭杆就草草了事;

当个体的成绩超越了个体生命综合素养,

现象里面藏着的多半是成长智慧的提升,

但也许有偶然,

甚至可能有有意无意的虚假……

成绩,

不是为生命成长喝彩的充分理由,

更不是唯一理由!

现在期末考试公布成绩分数都考的高,乍一看都还不错,即使私下问排名,也只能大概参考下孩子的水平,可是孩子本身学业存在的问题,你看不到。

是的,没有看到考试试卷,你怎么知道孩子扣的那几分是怎么做错的?

审题不仔细——可能是没有养成好的审题习惯,

粗心马虎错的——可能是专注力不够,也可能是做题习惯的问题,

不会做——是动脑筋了,还是没有动脑筋?是哪一句话没有理解意思,还是哪一个知识点还没有完全掌握?

这些没有看到试卷都无从知晓,表面看到的是分数差距,背后却是习惯,能力,思维……的差距

而现在却像拉了个帘子,朦朦胧胧看的并不清楚。

考试成绩如隔靴搔痒般让你感觉不那么舒服,却也没让你那么着急,立马采取什么行动,结果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转眼到选拔考试,例如中考,分数考得都很高,去年我们有学生中考数学考了119分,其他科正常发挥,总分有500多分,可是却录不上公办高中,最后上了民办高中。

这就是双减后学校期末考试的真相,它不是选拔考试,它是检测学业的考试,分数差距不大,但是孩子背后的能力差距却很大,你不重视起来,很可能大好时光就这么过去了。

而到了选拔考试和高中,真正的考验才来了,孩子那么多年的低能力强度哪会是几次补课就能解决的。

分数好提高,能力的提高一定是需要持续的过程,我自己是体会过这一过程的,绝非几次课速成的,它是对人心性的打磨。

再说,现在周末和寒暑假都不能补课。

二.外部推动孩子学习的力量小了,更多要依靠孩子的内部动力

双减后,大环境不让鸡娃,鸡娃都靠家里了,家里靠谁?

不就是我们父母吗?

靠我们父母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话说我们大多数父母以前自己学习都没啥内驱力,现在说要培养自己孩子的内驱力,咋培养?

所以家庭教育立法,家长要学习家庭教育,最近都兴起了考家庭教育指导师热。

我们父母又得工作,还要学习如何科学带孩子?

哪一头容易呢?

但是哪一头都是重要的!

这也是我为什么推崇生涯教育的原因?

曾经我朋友圈有这么写过:

【探索生涯】

——家庭教育VS生涯教育

我们要学习家庭教育是因为

我们有父母的责任

而生涯教育中

我们培养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同时我们父母也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为我们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要成为更好的父母,

从而我要学习家庭教育。

生涯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父母先要搞清楚自己幸福的标准是什么?

将自己的亮点展示给孩子

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支持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扪心自问,你作为成年人,你是为什么工作呢?

我经历了二年多的探索,才逐步清晰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去哪里?

它绝非速成,而是一个先慢后快的过程,又有多少人能接受这个慢?

我之所以觉得压力大,更多还是觉得这个工作任重而道远,你在唤醒那些沉睡的人,这需要更多的能量,精力和时间。

而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我也需要更多取舍,做20%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