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一段光阴与期末检测对话
剪一段光阴与期末检测对话
期末检测结束,为了平复起伏不定的心绪,剪一段光阴与期末检测对话吧。
本学期九年级的期末语文检测题量没变,检测范围没变,题型做了少许的改变。但是检测方式变动较大。
第一板块的积累运用就是最好的例子。给你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介绍一个耳熟能详、中外游客心之向往的地方—杭州。嗨,你可别小瞧这段文字,它掩藏着字词的音、形、义。让你在熟悉的意味中产生敬意。不信,你细致一看,山坡下饮甘泉心底欠着一个念想呢。“嵌”字早学过了吧,会写吗?我不敢肯定,没这个自信。容我悄悄地叹口气。哎,人间天堂的夕阳啊,你干嘛心急火燎呢,闲庭漫步在暮色之前渐渐西下走到天边嘛,让苍茫的暮色缓缓蔓延,你再在湖面洒下一片斑驳好咯。你是舒坦了,可一群少年冷不丁地踩了个空,摔一跤丢了三两分,你让我们如何是好啊。你别看这群少年平时嘻嘻哈哈,对什么事情不屑一顾,可在分数是一切的时代,倒也会斤斤计较的。在分数面前,我可是领教过他们的较真。还有这“湖畔、脍炙人口”这俩人也真够矫情的,你们生怕少年把你们读成“半”和“会”不是?怕丢了你们的人,失了你们的色。这帮爱篮球,喜喧闹的少年少年保不齐在你们面前一不小心磕个头。想想我就把头缩进去了,底气全无。
.“留传”啊“留传”,你干嘛斜着眼,耸着肩在卷面为难我们的少年。白居易、苏轼的作品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是精神的力量,是用来传承和发扬的光大的,而不是“向四周传播开来的”。话是这么说,说不定就有孩子在此处咯噔一下,剑走偏锋,与2分失之交臂。关于标点符号中的冒号也来凑热闹。不知道少年们是否在“而她本身就是美的浓缩:绚丽如春,浓烈如夏:厚实如秋,清雅如冬”中看出了端倪,这短句中的四个短语是并列关系,只能用逗号,不能用表示概括说明的冒号。一想到这优美的文段中埋伏着三三俩俩的坑,真是汗涔涔,差一点就失落到两眼泪潸潸了。
这还不算呢。你看卷面上说,“白居易、苏轼先后任职于杭州,写下吟咏西湖山水的大量诗篇”。“大量”一走神,语序全错乱。我也是看了好几眼才发现它站错了位置,应该要把“大量”揪出来站在“写下”后面。不知道少年们的眼力如何,想想嘛,少年们的眼睛不会迷离到哪儿去。好吧,错了也别怪我,一直叫你们好好说话,想清楚再说,你们不听,丢分了喊娘去吧。反正世上有钱也买不到后悔药。
世事维艰,难啊!这大冬天的在西湖折腾了一番,不知少年们摔了几跤?摔疼了赶紧自己揉一揉,勇敢地站起来继续走吧。古诗文填空,你们可要争点气,如果你们眼睁睁看着分数在你笔下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真真是出糗啊。
文化、文学常识也有两个坎,估计孩子们会在B与D选项中纠结迷路。殊不知,“桑梓”是指故乡,不指代异乡。这两个都是教材中的。这就给我们一个教训,用好教材掌握、牢记课本中的文学文化常识极其重要。一个星期的复习时间,咱们撒开网大海捞针,不成想家门口的鱼塘就有大鱼潜在水底鄙视我们的失常呀!
名著阅读一定要去读,否则要在几十万字的名著中做题、猜测获得分数,那比天方夜谭还遥远。唯有读,你才知道那些个性格鲜明的人物的经历与故事,才能读到他们之间错综复杂而意趣无穷的故事,才懂得他们之间恩恩怨怨的来龙去脉。拿名著来考试,一定不是命题专家的初衷,而是激发引导少年们好读书,读好书,三言两语简练质朴,可也任重道远,需要历经悠悠岁月的践行。
剪一段光阴与期末检测对话少年们,一路上跌跌撞撞辛苦了。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可这长征路上才刚刚启程呢。可不是咋的,风清月正高有一对父子的故事在等着你们品读。这篇获过国家级的三等奖的微型小说了不得哦。不知道你们是否读懂了风清月正高的内涵?少年们明亮的眼眸是否发现把“风清月正高”单独另行一段,前面长长的铺垫就是为了后面的情感激情喷发。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凝聚成一篇文章的主题,他们的分量,承载的含义可想而知。依据已有的经验我估摸着你们会想很多,可没有根据不着边际的想象毫无用处。万变不离其宗,人不离文,文不离题,心不离本这是基本的常识。
你们看看,文章前半部分中写父子俩费尽周折用笼子捉住了獾,最后儿子为何要悄悄地放走,父亲为何不去惊动孩子并且泪流满面,甚至安排在风清月正高的晚上?这其中一定是有讲究的。这要靠平时下功夫,用心品书的。
命题者就文章内容、谋篇布局、句子赏析、主题立意向你们发问。第一个问题让你们概括文章内容,找出隐藏起来的另一件事。前面一问应该挑战性不高,后面那一问向我们要细致,树立我们为文章谋篇布局的意识。为下文小主人公看见四只蜷缩的小獾可怜、哀怨的样子想到了自己的处境,产生了疼惜之情最终放走了老獾埋下了伏笔。这一题得分是意料之外,失分亦在意料之中。笼统、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就是你们的风格,不愿意思考下文具体是什么内容,这就是我们总是留下败笔的根源。我用尽全力想连根拔起,可这根扎得太深,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至于第二个问题语言赏析的两个句子在文章中是连起来的,一句用拟人的说法,写小獾失去母亲的保护蜷缩起来痛苦、一定要抓住“刚睁开眼”、“可怜巴巴”、“哀怨的眼神”。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和动作写小主人公看到小獾那令人疼惜的样子感到惊叹。同时为小主人公放走老獾而显得合情合理。我们做了不少这样的练习,基本技巧或者一种叫做套路的东西我们胸中有数。但策马而来的春节是否会让少年们心猿意马,把已有的方法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呢?
我们也知道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使命。是怎么也躲不开的命数。其实我们知道人物形象的刻画事关性格与品质。应该从主人公的言语、行事风格入手。不难看出,文中的父亲有着丰富的捕猎经验,做事考虑周全细致、思维缜密、敦厚、质朴、善良。只要根据相关内容概括就不会丢分太多。可谁又能保证呢,又能拿什么求全责备呢!
剪一段光阴与期末检测对话接着说说试卷中的议论文吧。这篇议论文的内容很有现实意义,符合当今时代的语言背景。用这样的文本材料检测初中生很有必要。从三个题型来看,含括整个文本所能承担的三维目标。第一个选择题针对主要内容的把控出发的。估计他们会在C与D之间徘徊,其实是B。因为文本中只说了,“当今时代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元性是语言的形式”并没有包括内涵。一词之差,有眼无珠的话,扣你4分没商量,你去叫天也没有用。
关于野蛮生长的网络语言带来了哪些危害?无须多说。都在文本中的第五段,如珍珠般闪亮等着少年们去捡。其次是第二段用的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观点。还是要用心力根据内容分析一番才能保证疏而不漏。明眼人多留心一下就知道文段用了事实论据,阐述了语言文字折射并记录时代,同时也为时代所重塑和改变的观点。
文段中举了殷商的甲骨文,证实了王朝的存在,并烙刻国运大事;秦朝的小篆,见证了一统江山的恢宏,并因为“书同文”的国策实现了从多元向一元的转变;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记录了救亡图存的革命者为探寻出路而前赴后继、上下求索的历史,并在新文化运动的号召下焕然一新,顺应时代大势所趋的事实。
少年难为你们了,功夫尽在工夫中啊!
加把油,鼓起劲向古诗文走去吧。别怕,总要过去的,总会过去的。
哎呀呀,王子猷真是不简单啊,不简单。大江东去,浪尽淘沙,您都离世那么久了,还让我们的孩子为你的逸闻趣事伤肝损神。您是得意、洒脱。让我们为您做官的经历断句,为您作难竹园主人用通报来做选择题。可您不知道,这一断、一选就是6分。6分大有文章可做呢。不说也罢,反正都是泪。还有,竹园主人听说您要来,赶紧打扫庭院做布置,在堂屋里等着您。我们的少年要费多少心力才能搞懂您的用意呢?还要为您的卓尔不凡、桀骜不驯做出判断。更要命的是还要写出您其他相关的逸事。惭愧,原来您的逸事就在《世说新语》里。好几个月之前翻了翻这本书,因为没兴趣就罢了。这是我的错,等少年们返校我再做忏悔吧。
剪一段光阴与期末检测对话鲍泉的《秋日》也不是好惹的。一句“梧楸欲半黄”妙趣俱在。可一见古诗赏析就发颤的少年们情以何堪啊。大众娱乐、快餐文化背景下喂养的少年们可知道“欲半黄”背负着形象动感的责任,这样一来,秋意渐浓,叶子由青变黄变得灵动洒脱起来了。
“燕去櫩恒静,莲寒池不香”。春去秋来,往南而飞的燕子留下平常栖息的屋檐独自孤寂不语,燕子呢喃是听不到了,池中的莲荷也一派萧寒之色,池中的香气也随之消散,秋天的静寂和清冷跃然纸上,一览无余。你们读懂了几分呢?结果未知,终究是心不安!
后面的作文暂且不说,留作他日细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