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8000万片酬的背后
前段时间有网友爆料杨洋以1000万片酬签约新片《汉之云》后坐地起价,之后又以8000万的片酬签约《武动乾坤》,一时间将杨洋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明星天价片酬向来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饱受争议。而作为吃瓜群众,我们在看热闹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更理性的去思考:为什么当红影星能够拿到这么高的片酬?或者说影视公司为什么愿意付出如此高的代价签约一位影星?
安妮塔埃尔伯斯是哈弗商学院著名工商管理学教授,对于娱乐行业IP运营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她曾深入到华纳兄弟、索尼音乐、等IP产品运营公司的内部,取得大量真实的故事与案例。
在她的新书《爆款:如何打造超级IP》中,她向我们揭示了影视制作公司天价片酬签约当红演员的秘密。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本意是指小说、剧本类的版权,可以不断地销售改编权,创造巨大的文化产业收益。
安妮塔埃尔伯斯研究发现,好莱坞电影公司在进行主力电影制作时喜欢使用爆款策略,即针对广大受众进行大预算影片制作。
实施爆款策略并不意味着电影工作室要把全部资源平均分配到投资计划中的各个项目,而是将相当大比例的制作和营销经费投给其中极小部分有望创造最高收入和利润的作品。
据统计,依靠爆款策略,极少量的爆款作品每年就会为电影公司带来超过80%的利润,而其他小成本电影所带来的利润则微乎其微。
当然,这并不是说高成本制作的电影就一定会取得成功,虽然说大制作,会带来很丰厚的回报,但大制作同样也意味着高风险。一旦进行爆款投注的电影没有达到预期的市场效果,必然会对电影公司当年的营收造成很高的压力。
因此,影视公司在打造爆款影片时会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 选择具有影响力的IP
《哈利波特》、《蜘蛛侠》、《复仇者联盟》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美国大片在没有拍摄电影之前,就已经是风靡全球的IP,拥有非常庞大的粉丝群体。这些故事搬上荧屏的消息刚被放出来,就已经引起了轰动。选择这样的IP打造爆款,成功的概率要比其他小众作品高出太多。
近年来在中国,畅销网络小说被翻拍成电影和网络剧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其中最引发关注的就是《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系列了。而前不久刚播出的《余罪》和现在正在热播的《三生三世三十里桃花》也都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而成。这些网络小说,其本身就已经具有很高的传播价值,将其翻拍成影视作品后,营销公司稍一运作,就很容易得到很高的收视率。
二. 邀请超级巨星加盟
在市场化的今天,杨洋、吴亦凡、邓超、杨幂、胡歌这些当红明星,他们的名字已经具有了很强的产品属性,更像是一个品牌,一个超级IP。
对于普通人来说,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他们所能够叫上名字的品牌就那么几个,而这些当红艺人,恰恰就存在于人们的认知之内,只要是与他们有关的事件,一般都会引起我们的关注,获得很好的传播。
另一方面,这些当红艺人,其本身就具有很庞大的粉丝群体。微博上,杨洋的粉丝数量是2905万,吴亦凡的粉丝有2268万,其他当红艺人,粉丝数量无一不是超过千万。从这一点看,他们每一个人,都已经相当于一个营销公司,而且还得是顶级营销公司。
杨洋只要在微博上发布加盟《武动乾坤》的消息,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把这个消息通知到他的每一个粉丝,并迅速登上热搜。假设杨洋2905万的粉丝中有50%的人愿意为杨洋花费30元钱,那么杨洋个人就已经为影视公司创造了1452万的收入了,更何况这其中还为影视公司省去了很高的营销成本。
这也是为什么影视公司愿意为超级明星支付天价片酬的原因。
三. 选择具有市场前景的IP
我们不仅会好奇,既然打造爆款就能够为电影公司带来丰厚的收益,那电影公司每年为什么还要制作大量的小成本电影呢?
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电影公司需要通过大量的小成本电影,来了解大众的口味,从而为下一年的投资计划做参考。有很多好莱坞大片,都是从小成本电影里筛选出来的,比如说《宿醉》系列。
2009年上映的《宿醉1》便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不过影片上映之后,市场反应良好,取得了很高的票房。电影在果断将其纳为第二年的投资计划,并一口气拍到了第三部。
另一方面,小成本电影也能够帮助电影公司发现具有潜力的新演员,并在之后的电影制作中扶持,将其打造成超级IP。当红影星黄渤早年就是因为其参演的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大卖而迅速成为影视公司重点包装的对象,一时间戏路大开。
结语
爆款策略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其本质是因为在选择影视娱乐等具有体验性的产品时,我们更倾向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听别人之所听,看别人之所见,读别人之所读,换句话说,我们总是偏好于流行事物。
爆款策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产品在一开始就从众多竞品中突出重围,获得最多的关注。对于一开始就表现良好的新产品而言,哪怕它与竞争产品的差别不大,这种表现良好的趋势,也能够大大提高它获胜的概率。
实际上,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个人打造爆款产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更多的机会,papi酱的走红就是最好的例子。仔细研究papi的走红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在早期的品牌运作中,papi酱其实就是用了爆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