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一:积极主动
相信有不少人听说过史蒂芬柯维这位大师的书,今天细细品读了一番,关于这本书里的七个习惯,我打算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来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收获,今天先来分享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再也普通不过的一个习惯,可是回想起来,过去的日子里,我又有多少时间做到了这个习惯呢?
每一个习惯代表了一种命运,当你开始养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你的人生道路就会走向另一个分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各种不同的习惯选择组合在一起的。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本书里的羊皮卷之一,就有过这样一段话:我的行为受到品味、情感、偏见、欲望、爱、恐惧和习惯的影响,其中最厉害的就是习惯。……只有一种习惯才能抑制另一种习惯,好习惯是成功的钥匙。
在书中开头,作者就开门见山指出了“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们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假设你正在做一个心理学实验,在一个安静的、不受人打扰的地方,慢慢地随着背景音乐,跟着它的提示,慢慢地把意识转向自己的思考,“你现在在干什么?”“你现在的精神状态如何?”“你能认清自己吗?”“你待会儿准备做什么”“你准备怎么用语言描述?”花一分钟的时间思考,刚才你的头脑是怎么工作的,它的反应如何,是不是有一种意识想尽快搞明白这个实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上面就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而其他动物缺乏这种自我意识,也就是思考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所以说我们人类贵为万物之灵是有原因的,一代又一代在不断演化中实现进步。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能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培养和改善习惯。在这里,我不得不感慨一句,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多的财富宝藏,那么你就去读书吧,每天固定时间阅读,就好像一个饿得不得了的汉子见到面包一样的那种疯狂劲。
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思考的“意识”,才可以客观地思考我们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作者在文中说的“自我思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以他的“自我思维”为基础,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态度和如何看待别人。
巴甫洛夫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关于狗的条件反射的实验,这个观点就是认为我们会受到条件左右,以某一种特定方式回应某一种刺激。比如说我们身边的人都在玩抖音,那么我也是会禁不住好奇,下载了一个抖音来玩玩;身边有朋友在朋友圈打卡,说去了某个国家,某个城市,我就会受到这种刺激,也会以我自己的方式作出回应。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狗狗的条件刺激反射实验,动物是没有这个自我意识的思考能力,它们属于“消极——被动”,而我们人不一样,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有“自我思维”,我们有选择的自由权利,我们可以思考决定我们可以怎么做。
作者在书中举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故事。身为犹太人的弗兰克尔曾经在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集中营,他的亲人都死于纳粹的魔掌中,只剩下他的妹妹。他也在监狱里历经酷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他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他觉得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是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摆脱这个环境的束缚,也就是他可以决定选择自己要如何面对外界的环境影响程度,或者说,在遭遇环境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或能力。
这期间,他借助自己的想象力,设想了获释以后怎么办,怎么分享这个宝贵的经历等等,凭着这个想象与记忆,他不断修炼心灵、头脑,相对弱化了纳粹对于他身体控制带来的伤害,同时也感召了囚友,帮助他们在苦难中找回了生命的意义和自尊。在这个最恶劣的集中营环境中,弗兰克尔运用了人类的自我意识,选择了积极主动的回应方式。
选择的自由包括: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识这四种人类特有的天赋。弗兰克尔在狱中发现了这个规则,并由此发展出了在任何环境中都应具备的、首要的也就是最基本的习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不仅是做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每个人的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责任感(Responsible)从构词法来说是能够回应(Response-able)的意思,也就是选择回应的能力。
所有积极主动的人都深谙其道,绝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为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会根据价值观,有意识的选择待人接物的原则,而不会因为外界因素或情绪冲动行事。
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有意或无意识地选择了被外界环境控制,举个例子,天气。这类人经常会因为风和日丽的时候就会兴高采烈,而阴云密布的时候则会无精打采。积极主动的人则相反,他们心中会有一片晴天,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万里晴空,都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只有自己的价值观才是关键因素。
消极被动的人很容易受到“社会天气”的影响。我也会这样,不可否认,我就是一个很在意别人评价的人。今天我还因为一个关于我的语音而耿耿于怀呢。
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慎重思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有意识地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甘地也说过这样一句话:除非拱手相让,否则没人能剥夺我们的自尊。可见最刻骨铭心的伤害并非遭遇本身,而是我们竟然会放任它们戳在我们心上,也就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
主动是人类的天性,虽然主动性有时会处于沉睡状态,但只要经过唤醒就会重新焕发活力。我们应该采取主动的方式,针对特定的环境选择回应的方式,甚至是创造环境。
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有着天壤之别,再加上智商,差距就更大了。有份调查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提高20~50%的效率,如果积极主动的人在智力、意识等方面更胜一筹的话,那他们的差别就更大了。
你积极主动,变掌控主权;你甘于被动,就会受制于人,这两种人生,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你要学会聆听自己的语言,思考自己的口头语。
消极被动的语言,它源于决定论的思维方式——“我负不了责任,我无法自由选择回应的方式”,事实上,任由感觉左右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比如下面:
“我已经无能为力”“我就是这样”“他们不会答应的”“我已经被气疯了”“我不能……”“我不得不……”“如果……”“要是……就好了”“我办不到……”“但愿……”
积极主动的语言则是以实际行动来作出回应,比如下面的:
“试试看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我可以选择不同的作风”“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选择……”“我愿意……”“我打算……”“我要……”“我宁愿……”“我能……”
最后,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为期30天的试验(对我来说,也就是我现在在践行的90天目标)。
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清晰的表现就是对自己和别人有所承诺,从不食言。
做出承诺,并信守诺言。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
哪怕是承诺一件小事,只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也有助于培育内心的诚信,这表示我们会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勇气和实力去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就是这样,我们一次次做出承诺,一次次信守诺言,总有一天我们就会像弗兰克尔那样,突破外界环境的限制,自由地对外界做出有意识地选择。
如果能够对选择的自由加以善用,哪怕只是一件小事,假以时日,自由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反之会越来越小。直到只能够“被动生存”——即按照他人、父母、同事、社会的意志生活。
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主动从一件小事的承诺做起,给自己承诺、给父母承诺、给客户承诺,总有一天,正如那句话所说的:自律带来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