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江城行,尊老爱老孝先行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系故里第一天
8月8日,“心系故里”队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江城镇展开了第一天社会养老暑期实践。下午五点,八名队员在江城镇集合,在简单休整后立刻开始了实践走访计划。
社会养老江城行,尊老爱老孝先行
晚六点半,我们在路边的药店门口遇到几位奶奶在休息闲聊。几位奶奶对我们的采访表示很乐意,奶奶们很慈祥和蔼,耐心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在和奶奶们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江城镇的老年人有儿女的基本是由儿女赡养老人,日常生活由子女料理。无儿无女的则由敬老院照顾看护,老人可以享受政府的补贴,6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政府补贴,80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60岁和80岁双重的政府补贴,奶奶们闲暇时间的生活也很丰富,会在文艺组里跳舞,也常打门球,其中一位年近九旬的奶奶有高达30年的门球经验,至今仍身体康健。
社会养老江城行,尊老爱老孝先行下午七点,室外问卷调查遇到大雨,我们采访了部分村民,针对本地养老问题村民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农村养老,重点在于居家养老,大部分村民对养老院和社区养老存否定态度。相比较传统子女赡养,养老院等满足不了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包括: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反馈,老年人重大疾病护理,以及目前养老院设施不完善,医护工作人员匮乏等问题。除此之外,传统观念认为“养儿防老”,把子女送到养老院是对老年人不尽责的体现。尽孝心,除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家人的精神慰藉。养老院在农村推行需要注意此类问题。
社会养老江城行,尊老爱老孝先行老年人,应该是我们全社会关注的群体,中华上下五千年,留给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里,不乏“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就连孔老夫子也说过“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尊敬、照顾老人,是全社会的责任,做好养老服务,并不只是口头说说,而是应落到实处,让每一个老人都能感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温暖,只有这样,养老服务体系才能变得更加有意义、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