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家书》有感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从收音机里传来了这首《一封家书》的老歌。一时间让我想起了17封代表共产党员初心的《红色家书》。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纸家书,短短几行,寄托了革命先烈的无限思念之情,承载了对建立新中国、让千千万万人民摆脱苦难的殷切期盼。家书是对“相见不知何期”的亲人儿女的深深思念,这是怎样的一群人,又是怎样的信念,以血肉之躯担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将鲜血洒在战场上,将青春定格在炮火声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本斯义,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ー,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关向应在给叔父的信中明志,阐明了他的态度、志愿和人生观,他的“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志向,他的心怀祖国,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翻身解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让我为之震撼。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这是夏明翰在生命的尽头给他母亲写下的诀别信,饱含对亲情的思念,对亲人的不舍却又无比坚定地相信革命事业将会成功,鲜红的旗帜定会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之上。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他英勇就义之时,仍不忘鼓舞国人继续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他坚信祖国的明天定会迎来暂新的曙光。我淌着热泪告诉先烈:“如今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希望都成为现实,你的精神也将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奋勇向前”。
“纸短情长啊,道不尽太多思念”。在革命的炮火声里,是先烈们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炮弹,是他们用鲜活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太平盛世。战争虽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历史中曾经有那么一群人为“和平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过往。作为中华儿女让我们努力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