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你找对了吗
当孩子上学以后,家长最在意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但总是有某些原因让家长愿望落空。当孩子学习不理想的情况下,家长该怎么办呢?
有个女孩讲了她同学的故事。豆豆原本各科成绩都不错,但后来豆豆的英语成绩开始下降。想必大家都很好奇这是为什么?
原来是因为豆豆有一次在班上说英语的时候,由于发音不标准,于是英语老师出于好心,一遍又一遍地纠正豆豆的发音。
其实老师这样做也没错,但因为老师当着全班同学面让豆豆一遍又一遍地纠正,豆豆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于是对英语失去了信心,也不再喜欢老师,成绩慢慢就下降了。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有时候孩子学习不好,不是因为孩子笨,也不是因为对科目没兴趣,而是对老师没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有的时候是需要培养的,当孩子遇到一个好老师,学习的兴趣就会被培养出来,学习好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压力。
相信在很多学习好的孩子心中都有这样一位好老师。
小艺是农村出来的娃,她家里很穷,很自卑。上初中时有一位语文老师改变了她的一生,语文老师知道小艺的家庭情况,对小艺关怀备至,就像妈妈一样。
有一次小艺骑单车摔了,腿脱臼了,但小艺还是坚持上学。小艺的语文老师很心疼她,在那段时间里,细心照顾她。怕小艺舍不得吃,亲自背着小艺爬楼梯(职工宿舍没有电梯),到自己家里吃饭。
小艺一直很感激这位老师,在她的心里,语文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小艺也一直很努力学习,因为她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报答老师的恩情。大学毕业以后,小艺参加工作,回老家也会去看望老师。
那么如果自家孩子学习不好,作为家长我们要怎么办?
找原因,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当我们发现孩子不愿意学习时,或者对某一科排斥时,我们要耐心询问孩子原因。
学科太难:对于很多女生来讲,数学可能是一道坎。孩子已经很努力,可是数学依旧学不好。这样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学不好也就不想学,不想学就更学不好。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针对学科的特点,引导孩子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并对孩子每个小小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告诉他们,不是自己太笨,而是方法问题。让他们慢慢提高对学科的兴趣。
不喜欢老师: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于是就讨厌某一科,进而导致某一科的学习跟不上。
如果孩子跟你说,自己不喜欢某个老师,家长就要注意啦。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不喜欢某个老师,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孩子不尊重老师。这个想法要改变。
正确的做法是接过孩子的话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老师。孩子会告诉你因为老师批评过自己,于是就不喜欢老师。
当你知道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具体原因后,家长先找老师沟通一下,跟老师反映一下情况,并给出改善的措施。千万不要指责老师,这样只会让老师对孩子更有意见。家长和老师共同商议如何处理孩子厌恶老师的情绪。
家长要鼓励孩子在课堂上发言,或者让老师在课堂上多关注孩子,如果孩子主动发言或者答对了,要当着全班的面夸孩子。家长也可以主动跟孩子说,今天哪位老师在妈妈面前有夸你哦。通过这样的小细节,让孩子重新认识老师。
学生沉迷其他:有的孩子既不是因为学科难,也不是因为老师,而是因为自己沉迷其他的东西。最典型的就是男孩子喜欢玩游戏。
这种情况才是最难的,一个人沉迷游戏,说明这个人自制力差,自尊心也不强。自制力差的人控制不了自己,无法让自己从游戏中摆脱出来。
自尊心不强的人不太在意父母的态度,无论父母如何责骂,他们都觉得无所谓,因为他们早已没有了自尊心。
培养孩子自制力和自尊心是家长要做的。家长可以采用递减法,比如今天你玩1小时,明天玩半小时,逐步递减。慢慢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他们做到了,就要及时奖励,让孩子发现原来被人赞美和鼓励的感觉那么好,自尊心就会一点一点积累起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德国达罗咪,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