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
在阿米尔的母亲死于难产之后一年,哈桑诞生在仆人居住的小小窝棚里。而哈桑也在出生后不久,便以羞耻的姿态迎来了母亲的离开——那个有着曼妙身段的女人,跟着一群江湖艺人跑了。她甚至连抱都没有抱过哈桑,只是用一如既往的鄙夷与不屑看向她的丈夫,他叫阿里,一个仆人,一个哈札特人,从小因罹患小儿麻痹症而行走不便,失去表情。她给他留下兔唇的儿子,和背叛的耻辱。
阿里为哈桑请来了阿米尔幼时的奶妈,他会提醒阿米尔与哈桑,喝过同样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
初读起这句话没什么在意之处,读到后面才突然感觉到,阿里反反复复的提醒,更像是一种旁敲侧击的倾诉,或者,是真相的告诉。这是后话。
哈桑与阿米尔,喝过同样的乳汁,他们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迈出第一步,也在同一个屋顶下,他们说出第一个字。阿米尔说的是“爸爸”,而哈桑说的是“阿米尔”……正如作者笔下阿米尔的独白——“如今回头看来,我认为1975年冬天发生的事情——以及随后所有的事情——早已在这两个字里买下根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读书识字从来不是仆人的权利。哈桑用仰望的崇敬对待着自己的少爷,至少我是这么读来的。他们在闲暇时一同玩耍,哈桑喜欢听阿米尔念故事,发自内心的喜欢,那是一种近乎教徒的虔诚的忠心。他们看起来像是亲兄弟一样的朋友。是的,是“看起来”“像”。也许我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每个人心里都暗藏着小小的恶魔,它会因为一些私自的原因,隐秘地将很多东西变得不单纯。
作者在全书的行文中都是已阿米尔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内心的念想,通过文字,汹涌澎湃地展现。
彼年阿米尔终究只是个争宠又懦弱的孩子。面对相依为命的父亲的严厉,面对父亲对另外一个孩子,一个仆人的孩子,意外的亲切,那些看似平等,甚至倾向自己的父爱的天平,在阿米尔眼里是如此的,不公平,难以接受。争宠的孩子,隐藏着内心的小邪恶,偶尔的隐喻的嘲弄,刻意地争取与爸爸的独处,阿米尔想到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只是比起哈桑单纯的喜欢、尊敬、和忠诚,阿米尔有些自私和懦弱的心,显得那么那么灰暗,灰暗得胆小的他,自己也不敢去面对。我读来,幼年的阿米尔,救赎前的阿米尔,从未敢真正面对过自己的内心。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细腻的笔触,勾勒着人物,对白,独白,叙述让人沉浸其中。情节的发展之处,还侥幸地觉得,只是孩子的争宠游戏。当面对强势的欺凌,面对哈桑的挺身而出,面对自己没有勇气面对的心,脱口而出的话语,对从小近乎形影不离的朋友,被提醒是喝同样乳汁长大的兄弟,那一句“我从来没有把他当过朋友。”说的那么心甘情愿,说得那么理所当然,说得那么令人心寒。读着,脑海中出现哈桑的样子,毅然地保护着主人,心中认定的那个要去保护的人,耳边的话,却让我脑海中的哈桑,眼里泛起了雾气。不过我想,真正的哈桑不会涨红眼吧,他是那么勇敢,那么善良,那么义无反顾的忠诚。
然而,侥幸在风筝线断的地方被扼杀。那个冬天,除了战争在暗暗地潜进,懦弱也正在滋长着罪恶。
按照旧俗,风筝比赛在冬天开始了,比赛者们放飞自己的风筝,用线与线展开战争,风中的战争,被割断飘下的风筝从天空中坠落,地上的人们追着风筝,捡到它们的人能将它们挂入自己的厅堂,而最后一只风筝,则是至高的荣耀。哈桑深知阿米尔渴望用胜利取悦父亲的心意,在胜利到来时,追风筝好手哈桑出发了,他要为他的阿米尔带回珍贵的那只蓝色风筝,而等待他的,却是报复者的凌辱——那次为了阿米尔挺身而出引来的报复,和阿米尔的背叛。就在那个冬天,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或者说,是爆发。
面对哈桑的忠诚、妥协、无条件的善良的好,阿米尔承受得辛苦。他的内心在日复一日地接受着磨难。他渴望一种让自己能好过一点的方式。他用栽赃逼走了哈桑。
在战争席卷而来时,大家都离开了,阿里带着受伤的哈桑,决绝地离开了,没有理会阿米尔的父亲挽留的泪水。而阿米尔,也跟随父亲,逃亡到了美国。
多少年过去了,阿米尔结了婚,却无子,父亲也最终去世。阿米尔的生活平静,却逃不开内心的沉重。直到故友拉辛汗的来信给了阿米尔救赎自己的机会。简略地说,后来的故事是,阿米尔在拉辛汗的指引下得知了哈桑这些年的生活——依然忠诚于昔日的主人伙伴,也依然命运不幸——在二战的背景下,纳粹的思想蔓延,哈札特人哈桑与妻子,被杀害。哦,不对,哈桑的血液里流淌着的一半是普什图人血统,与“我”——阿米尔,一样的血统。这个真相呼应着故事一开始,阿里的话,那个不育的男人,那个同样被朋友背叛的人,被阿米尔的父亲背叛的人……
“我”,一直以来,都在伤害着自己的亲人。内心的愧疚,纠结与折磨。兴许没有这些强烈的情感,多年的克制,与真相的震撼,让情感决堤。懦弱胆小怕事的阿米尔鼓起勇气,冲进战区解救哈桑的遗孤索拉博。那个以两个主人公小时候喜爱的故事中的英雄命名的孩子,有着和哈桑相似的相貌,和一样的,受尽凌辱的可怕的记忆。啊,还有那个弹弓,和哈桑一样是弹弓高手的索拉博,同自己的父亲一样,解救了前来解救自己的阿米尔。一同逃离噩梦。
解救,救赎。
从阿富汗回美国的过程中,阿米尔被迫对索拉博的食言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陷入绝望。不过,故事的结局终归还是好的。阿米尔追着风筝的背影让索拉博的脸上重燃了微笑,尽管那么浅那么浅,却让阿米尔欣喜。
天上风筝在天上飞,地上人儿在地上追。风从耳际吹过。阿米尔的耳畔,一遍遍响起的,是哈桑安静茫远的守护——为你,千千万万遍……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这部小说值得瞩目,这不仅是一部政治史诗,也是一个关于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的极度贴近人性的故事。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己期许的阿米尔。
这部小说将爱、恐惧、愧疚、救赎,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发人深省。是的,我坚信,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吧。
就像现在年少的我们,未来,理想也好,生活也好,都是我们的风筝,要鼓起全部的勇气,用尽所有的坚定,无所畏惧地去追,相信,命运会救赎我们的希望,只要勇敢,就会一直走下去,走到成功的彼岸……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