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闪充】工作表达,我只会这四字诀《思维有结构,表达才有效力》
推荐指数:9.0
“把问题说清楚,就等于解决了一半——John Deway”
提升表达能力的核心思维标准有3步10项: 理解(识别、判断、概括)、重构(论、证、类、比)、呈现(配、得、上) 。
其中最核心的是“论,证,类,比”
------------------------------上述口诀,如果你悟到了,那以下可以不用看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表达东西好像结构化和有点套路了,但却一直却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程度,直至我看到这本书,才把这些技巧总结出来。
一、考虑目标受众
又俗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要考虑对方的知识背景和感受,别一成不变的硬塞。常见误区有:
一种人习惯认为“我知道的”应该“你也知道”,所以在谈话中不会做太多的背景解释,结果给对方的理解造成障碍;
另一种人可能习惯认为“我知道的”应该“你都不知道”,于是把谈话变成了单方面的灌输甚至炫耀!
乔哈里窗格-启发性矩阵如上图所示,理想的交流目标是要不断地扩大双方的公开区;针对盲区,我们要做适当的背景解释(特别是交流的起步阶段);隐秘区,要靠在交流过程中的“悟”,保持开放,别怕丢脸。未知区,比较难搞,这是一个”互训“的过程,在一个事情上PK交流多了,其未知区会慢慢减少。
二、时间层次决定深度
时间决定你要表达的层次深度。时间越短,对表达的要求越高!提炼层次也越高!
三、“论、证、类、比”,配合“1333”法则效果更佳
“1333法则”是老婆告诉我的(惊讶吧),几乎一用一个准。对“1333”,我解读是“1个结论,3大要点,3件事,3~7条细则要求”(当然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解读)。"7"是大多数人所能记住的数字极限,超过7条,说明你总结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分类提炼。
废话少说,直接上图。
“论”——结论先行,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想,最好出现在开头。
“证”——以上统下,逐级支撑,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个层次的概括。
“类”——归类分组,每一组思想需要属于同一类逻辑范畴。充份运用“MECE原则”,各自独立,完全穷尽。分类要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而且能够借此有效地把握住问题的核心,并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逻辑递进,任何一组思想,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要注意避免逻辑跳跃。同样一件事情的先后顺序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常用的逻辑递进”三板斧“有: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程度。
四、给数据,给事实,向前多走一步,向后多看一步
把描述性语言,转变为信息化语言。例如“新注册系统的性价比更高”就是描述性语言,不如改为“新的注册系统将我们的运营成本降低了30%。马克吐温曾教导我们,只要你在自己的文章中发现了形容词,你要见一个灭一个。形容词是描述性语言,充满了主观和偏见。
至于“向前多走一步,向后多看一步”,目的是要避免自己只关注当下,多想想未来和回顾过去,环顾左右横向延伸。
总之,一般性的写作表达,特别是工作表达不需要天份,更多是一门可以掌握的技能。
推荐羁绊:《工作干得好,总结更要写得好》、《透过结构看世界》、《结构性思维》、《瞬变》、《精进》、《结构思考力》、《金字塔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