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我是这样看的
影片《房间》(Room)是上届奥斯卡的热门影片,获得四项提名,最终摘得最佳女主角的桂冠。我没在其最热的时候看,也是怕被太多的评论牵着鼻子走(当然,也有没找到资源的原因)。最近有机会一睹其芳容。
如果是冲着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来看这部影片的话,估计会失望。因为,(我认为)导演“不地道”,给女主角安排了个超级抢戏的孩子。
在去年底今年初的各大颁奖节上,这个小男孩儿秒杀各色俊男靓女,连小李子这位新晋奥斯卡影帝都抢着跟他合影。
影片让我最感慨的是,家有孩子,不论其生长环境怎样,有些感觉是相通的,并不以大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些在改变环境之后表现非常明显。
杰克五岁生日过后,被赋予逃跑的重大责任。他有点害怕,曾求母亲乔伊“等下一个生日吧”。但母亲决心已定。他的无助让我心疼。
男主角很惹眼孩子始终是向善的。在他眼里,那个小小的房间并没有太“小”,因为他生下来,这个房间就是他的全部。他甚至告诉外婆:“那个房间很大,每个方向都没有尽头。”房间的每件物品,椅子、水槽、马桶等等,都是他的朋友,都会问候它们“早上好”。甚至连母亲深恶痛绝的“老尼克”,他也认为是魔术师,可以给他们“变”出各种东西。
我相信在导演心中,人性是善良的。这和金基德在《春去秋来又一春》中表达的完全不同。
对于母亲,他有着天然的依赖和信任。之所以“房间”很大,很好,是因为“那里有母亲”。母亲时时刻刻都和他在一起。但离开那个房间之后,整个世界更“大”了,母亲却常常无法和他在一起。母亲变得非常情绪化,甚至试图自杀。
面对母亲的情绪不定,孩子反倒非常平静,和外婆、家人、邻居,都能平和地友好相处。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母亲自杀未果回到家里,向小杰克坦诚:“我很抱歉。”“妈不好…”杰克马上回应:“但你是妈啊!”“以后不做就好了。”接下来,不容母亲接话,就马上说:“我找xx踢球去了。”
我相信母亲是想向孩子倾诉一番心里话的。或者解释一下自己的心理过程,再承诺以后努力做更好的母亲。但孩子的心里似乎不容那些大道理,或者是弯弯绕的心路历程。他只有一个观念,你是母亲,我爱你,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日然而然。同时,这也是一个对照,反观乔伊对自己的母亲,就真的不如孩子做得好。也许,成长给人原本的善良打了折扣,增加了挑剔和责难。
大明星也争相和他合影更令我意外的是,小杰克最后还要求到“房间”看看。在见过了“大”世界之后,“房间”显得小了许多。他仔细端详每件物品,然后一一和“朋友们”再见,椅子一号,椅子二号,水槽,马桶……它们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最初的也是最难忘的伙伴。
但母亲对这一切是默然的,她始终站在门外。那是她痛苦的回忆。
我想,如果没有这个孩子,乔伊该如何度过被囚禁的七年。杰克也很幸运,在最恰当的年龄,母亲和他逃脱了。不敢想象,再过几年,杰克还会不会保有这种纯真。
真希望人都多保留一点赤子之心,即使成长过程中有诸多的不幸、坎坷、磨难,以及不如意的种种。面对孩子时,尽量用简单干净的心态来对待他。
只是现在这个环境太急躁了,我也会替孩子无端地焦虑,进而对孩子做出过火的举动。尽管自己也经常反省,别拿自己的态度来揣测孩子。因为多次矛盾之后,经过认真沟通,都不难发现,她好简单。而我……
《房间》给了我一个机会,再次认真思考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希望雅各布·特瑞布雷的前途坦荡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