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粹文集简友广场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

读《一句顶万句》

2022-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白小小

刘震云的《一句顶万句》织了一张大网,一张人情之网,一张血缘或非血缘的亲情之网,让不善人情世故,远远近近的亲缘关系本就糊里糊涂的我读起来脑袋嗡嗡的,被故事里数不清的人际纠葛引得焦躁,可还是忍不住一直抱着手机读下去,坐火车读,乘地铁读,吃饭读,睡觉读,一边读一边惊叹,这可写得太牛了,他怎么能把人物之间的小心思琢磨得这么透彻的,他怎么能知道那么多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的纠葛呢?

小说特意弱化了故事的社会大背景,落脚于华北乡镇里的民情和民生,围绕着两个时代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在各自的人情网中的命运和悲喜,纠结和挣扎,追寻和幻灭,讲了两段相互有人物联系的故事。故事没有交代时间,却能从人物的生存状态看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前一个故事在民国时期,后一个故事就在改革开放之后了。

个人更喜欢前面一个故事,也觉得那个民国故事写得更丰富,而且那个故事里构建的世界对我来说,比较陌生,因此读起来更有趣味。

那是一个小农经济的年代,底层出生的小人物杨百顺着实不易,唯一可依仗的只有一身气力,他为了糊口而四处奔波闯荡,每天的生活睁眼都是“实”,心里还想着一份“虚”。这个故事里,我最饶有兴趣的是作者复现的各种琳琅满目的小手工业和那个时代的职业分工,如今那些基本都不复存在了。里面提到的职业有做豆腐的,箍桶的,打铁的,杀猪的,剃头的,赶车的,做酱油的,还有很多很多,生意有大有小,地位有高有低,那些小手工业者基本都是自产自销,家族传承,客户都是乡镇邻里,师徒多半是牵着人情的半雇佣关系,人跟人之间转几个弯都连着关系。

各种各样脾性的人,带着各种这样的算计,说着各种各样的话语,相互碰撞,组成了这样一个复杂而心累的人情社会。这样的社会里,出于生计,出于生活,出于名声,人跟人相遇有时是偶然的,相遇之后能不能说得上话也算是一种造化,可是造化弄人,人往往求而不得,可能一辈子说不上话的人却死死绑了一辈子,互相纠缠,互相折磨,而说得上话的人又不得不分开,各奔东西,渐行渐远。

两个人“说得着”,无关乎性别,无关乎年龄,无关乎血缘亲情,这好像是上天赐予人生苦难的一点糖,正因为稀少而弥足珍贵,为“说得着”而寻觅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奔向,无论结果如何,那始终就是人心底里的一点光。

想想人类世界何尝不是这样,人人每天都跟很多人见面,手机上跟很多人聊天,可真正能投契的却少之又少。即便是现在自由恋爱,最后走到一起的却也未必是能说到一起的两个灵魂,只是如今的我们可能多了份自由,可未必会比当年没有自由的人少一些孤独。

看完之后再回味,又体会到另一层东西,这本书处处讲述着中国民间社会的复杂,复杂在于“不说”,有话藏心里不说,背后说当面却不说,遇事无关人说相关人不说,不该说的时候说该说的时候不说,说了也没有逻辑,思维混乱,或者说着无心,听着有意,简单的往复杂了猜,复杂的往简单了想,于是人跟人之间各种猜疑,好也不知为啥好,坏也不知为啥坏,开始没有开始,终结也没有终结,所以人人都在这张人情之网中活得十分疲累。

这样的社会是好是坏,我也不知道,但小说里的世界无疑是真实且活生生的,教育和工作逐渐培养出理性思维的我也常常体会到人际交往和人情世故中的无力感,以至于对有些事情无法推进而困惑,这本小说似乎让我明白了一些答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