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带班 | 又见学生情书
文 | 康磊老师
一
语文课上,《背影》学完了,学生开始完成《语文基础训练》。
我在教室里巡视作业情况。
第一排孔同学的桌脚旁有几点垃圾,我走上前,点点桌面,指指地面,孔低头去捡。
绕过孔,后排张同学的脚边落着几片纸片,我碰碰张的肩膀,指给他看。
我看着张弯腰去捡。
我发现纸片方方正正,不像是随意丢掉的废纸。
我也弯下腰,伸手问张要纸片:“这纸好像还有用呀,怎么能随手乱丢呢?”
张递了过来,我接过打开,纸上工工整整的字,清秀整洁。
张也看到了,忙伸手想再要回去,我马上缩回手,继续看。
“老师,这是之前的,不是现在的。”
即刻,我明白了,这是上周被同学发现的“情书”——一名七年级女生写给张的。
我不动声色地继续巡视,张还在小声嘟哝着:“老师,还给我吧……我们都断了,……这是之前写的。”
其他同学在专心地写着作业,丝毫没有注意我们之间的故事。
二
下午放学,我看到张的随笔本摆在办公桌上。
打开最新的一篇随笔中,张在极力的为自己开脱。
他向我保证自己与对方已经断了联系。
我笑笑,只在上面批了个“阅”字,并无他言。
image三
当天,我没有找张谈话,我一直在思考,对于这样的现象该怎样处理。
我想还是让他要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学会为自己负责吧。
我再次把张叫到办公室的时候,已是三天后。
张正疑惑地看着我。
我拿出没收的“情书”,平静地说:“能不能当面解释一下这封信。”
“老师,我们真的断了。这是之前写的。”张辩解道。
“怎么让老师相信呢?”我问。“从内容上看,女生知道老师知道了这事,这说明,从上次后,你们还有联系。”
“我是说过断了的。”““你想断,女生就是不分,怎么办?”我晃了晃手中的信。
“那,我也没法。”
“老师想知道,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
张窃笑着:“我也不知道。”
“骚年,你又有什么魅力让女生喜欢你?”
张只管窃笑。
我不再玩笑,严肃地说:“断没断,分不分,关键在你。毕竟你是学长。你要学会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怎样让同学、老师、家长真正看到你的责任心,看到你专注投入学习的决心,主要看你的行动了!”
“嗯。”张点头答应着。
“最后,老师再提醒一点,这样的事,坚决不能在班级同学间去炫耀,不能把别人的心搞乱,再有同学举报你,在教室乱传纸条,我绝不轻饶!”
“是,老师。”
张表情严肃地离开了。
四
image我一向理解学生的交往行为。
从女生写给张的信中,可以读出女生在情感方面是多么饥渴。
这种情感饥渴,是家庭造成的,是父母(监护人)缺乏陪伴和关怀的原因。
一旦有机缘,男女生之间就会擦出情感的火花。
这不涉及道德问题,只是心理问题。
作为教育者,老师能做到的,就是尊重这种情感的存在, 控制彼此的行为,减少这种过早的情感行为对其他同学的影响。
我把情感的主动权还给了张,让他去决定二人情感的走向。
老师就要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彼此的情感负责。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
身体的发育,对异性的好奇,对自主自立的渴望,都使他们似乎觉得自己长大了。
但,这种长大会出现身心发展不同步的状态。
他们渴望通过别人的肯定来找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异性同学的看法。
于是,会出现懵懂的情愫,让自己产生长大的感觉。
在情感问题上的错觉,更易产生“成人感”的盲目自信。
这样的情感虽然是幼稚的,但也是真实的。
我相信,只有为学生种下责任的种子,情感才不会长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