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拾贝教育莲心彗眸

阅读是基础,方法是升华------我的语文教学观

2018-05-11  本文已影响798人  立邦柒

记得我小的时候上学,真幸福!

每一门学科都只有一本课本和一本作业本,书包永远都是瘪瘪的。

那时候科技不发达,没有打印机,没有速印机,没有地方去买教辅资料,连期中期末考试卷都是老师拿蜡纸刻的。刻一张蜡版非常辛苦,学生一学期只能见到两次试卷,所以,孩子们见到试卷就像见到什么宝贝一样。那时候的孩子,自由!

印象中小时候我们的语文作业就是背课文,抄生字。每篇课文都能倒背如流。从来没有做过什么《阅读80篇》、《黄冈小状元》、《北大绿卡》之类的教辅材料(当然那时也没有)。虽然从没有做过训练题,但我们也没觉得语文成绩有多么不好,因为课外大量的时间可以看很多连环画册,更多的业余时间可以让我们体验生活,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

所以,我认为语文学习不在于做题,而在于阅读体验。语文教学老师只要教会学生两种能力就达到目标了,一种能力是说,一种能力是写,说和写的能力就是运用语言能力的最高境界。《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非常详细,如果大家仔细去阅读了,仔细去思考了,你就会发现,课程标准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两种能力说起来容易,但要想让学生很好的具备,还真不容易,需要家长老师配合来做。分解起来有四步。

首先是识字能力。

识字能力我认为可以放在学前进行,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多跟孩子一起读读课外书,孩子很容易就能识字。学前做不到,低年级一定要让孩子把常用的3500个汉字解决,这样就扫清了孩子的阅读障碍。很多孩子不爱读书,为什么呀,不识字呀。拿一本我们认不得几个单词的英文原著来,你能读下去吗?不可能。孩子的识字能力我认为也不能运用卡片的方法来培养,这样的识字是跟语言运用割裂开的,可能孩子当时记住了过后很快就会忘记,得不偿失。习得的生字一定要在语言环境中不停地再现,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而且这种掌握是理解性的掌握,是终生的,这就需要阅读。

其次是阅读的能力。

这种能力如果孩子在家庭没有得到培养,那么在学校老师一定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阅读就没有积累,没有阅读就没有思考,没有阅读孩子就很难静下心来,没有阅读孩子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不是上QQ就是看微信,家长是管不了的,大量的时间闲在那里,又没有人玩,怎么打发呢?所以老师就需要给孩子推荐合适的课外书,让他们有一种读起来欲罢不能的感觉,自然而然QQ微信游戏都会放在一边了。

接着是运用词汇的能力。

能够运用词汇首先孩子头脑中得有词汇储存,这个储存不是死记硬背的,而是孩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的。当这个储存的词汇有一天在某个场景中似曾相识时,孩子就会脱口而出。比如《小巫婆真美丽》中出现了“破涕为笑”这个词,前面讲小巫婆哭了,后面讲经过大家的帮助,又笑了,当孩子读到这个场面,即便他不知道“破涕为笑”这个词的具体解释,当有一天他跟小伙伴一起玩时,场面再现,他就有可能会说,哦,他破涕为笑了。这样的语言运用是自然而然的,是发自孩子内心的,是永久储存在孩子大脑中的。

最后是写作的能力。

孩子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来,这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这就要求孩子从一句话到几句话,到一个片段再到一篇文章,循序渐进地进行。这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有些孩子可能看了很多书,但也不一定能马上写出好的习作来,但一定要相信,有着强大阅读保障的孩子,一定会厚积薄发,这种存储的能量会伴随孩子一生。

当然,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一定离不开老师在课堂上的方法指导。

作为语文老师,对孩子一定是起着引领作用的,语文教学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就是师生的主阵地,就是老师展示自己教学魅力的主战场。课堂上因为你的激发,听到了孩子精妙的回答,出现了课前你不曾预设的问题,并且你用你的机智很妙地解决了问题,那就是课堂的高潮。如果你的课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高潮,你想不成为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经常听到一些课例,当课讲完了,你问他为什么这样设计课堂?这节课你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你打算教给孩子什么能力?很多老师是糊涂的,没有去想目标,没有去想为什么这样上,只是把课上完了,别人这样上,我也这样上。这样就很难成就一节好课,也很难让自己成为一位名师,更别说对学生有很好的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了。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得学会很好地运用教材。每一篇课文选编成教材,一定有他的目的,怎样挖掘出我们认为有用的东西,这就要看每一位老师的造化。可能是因为长期教高年级的原因,拿到一篇课文,我比较喜欢做两件事:首先让学生通过想像把文字转化为画面,其次让学生运用本课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

转化为画面,就要指导孩子读进去,想开去。一篇文章读完以后让你回味无穷,读完以后会在你脑子里生成很多的画面,那种画面是你自己独有的,是通过作者的语言描述在你的脑子里重新加工生成的,还有可能是你由作者的语言生发开来的自己重新创作的独有的画面。举个例子,像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虽然都是窄长的两头尖的样子,但通过文字,经过孩子的脑子重新加工,可能每个孩子心中的小艇都是不一样尖,不一样的窄,不一样的舒服。坐在小艇上感受船夫驾驶技术的画面,各自的享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威尼斯夜晚的动与静的画面,每个孩子在头脑中再加工之后的感觉也都会有微妙的变化。让孩子站起来说一说,既锻炼了孩子的口才,又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可谓一箭双雕。这就是把他人的语言转化成孩子自己的语言的过程。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孩子讲起话来一定会滔滔不绝。这就是课堂训练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次,指导孩子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每一篇范文都是一篇写作的例文,用好这些例文,学生一定能写好作文。还拿《威尼斯的小艇》来讲,我们常规的教法就是把课文读熟,把字词写会,然后一段一段地分析作者都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把要背诵的内容背熟就完事了。但我觉得这些只是为了应试,对孩子的语文学习帮助不大,作者的精华我们还是没有学到。作者如何选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才成就了这篇好文呢?威尼斯那么大,美景那么多,为什么作者单单选择小艇来写呢?我认为这才是关键。孩子们习得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就可以生发出生多篇属于自己的文章了。比如写一个地方的风景,突出地方特色,拿我们老家信阳为例,南湾湖,鸡公山,汤泉池,许世友将军纪念馆,太多好玩的地方了,要想面面俱到实在是做不到,学生一写就容易成为流水账。如果像马克吐温一样,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来写行不行呢?当然行,信阳的茶,信阳的山,信阳的水,信阳历史上的伟人,从不同的角度就可以写出信阳的味道来。再比如潮州的美食,深圳的高楼,校园的色彩,我家的厨房,等等等等,根据这节课习得的方法,孩子们学会了选材,就可能写出很多有特色的作文出来。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学习有法,但学也无定法,语文教学,阅读为重,语文学习,阅读为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