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亲子教育亲亲妈妈

童喜喜 | 巧妙疏导,小气娃变大方

2017-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童喜喜

我不给你用

布置带抹布,是开学前给新生父母的一封信里就说到的。一大早,还是有孩子忘记了。我告诉大家,同桌或是前后桌,可以互相借一下,先擦桌子准备上课。低头的功夫,我忽然发现坐在靠窗户的一个个子高挑的小姑娘却没动。她就是诺。

此刻,诺的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桌子上,完全不顾旁边同学的嘈杂。而她的同桌豪,还在不停地东张西望,不时偷偷瞅我一眼。一看就知道,豪这小子是在等抹布。

我就问诺:“诺,你的桌子擦了吗?”“擦了。”诺响亮地回答。

“哦,那豪的还没有擦吧?”我把目光投向豪。豪听见我问他,脸有点红,轻轻地点了点头,没有吭声。

“诺,把你抹布给豪用一下。”我开始还以为豪不好意思提出来跟诺借抹布呢。这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师,我的抹布是新的,我妈妈说,只能擦我的桌子,不能借给别人。”诺回答。

“嗯?”说实话,诺的回答让我一下子愣住了。看诺的样子,绝对不是故意捣乱。

这时候,坐在豪前面的妍大概是从我努力忍住生气的样子揣摩出了些什么,一边看着我,一边偷偷扭身把自己的抹布递给了豪。豪赶紧擦干净桌子,很乖巧的坐好了。

“妍,你的抹布是不是新的?”我叫起了妍。

“是,我妈妈给我准备的。”妍小脸上有几分神气。

“哦,那你怎么肯借给豪啊,他会给你弄脏的。”我逗妍。

妍只是笑,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妍,现在告诉我,因为帮助了豪,你心情怎样啊?”

“很高兴。”妍有几分羞涩,但眼神里分明放着光。

“哦,原来帮助了别人,能让我们这么快乐啊!希望同学们都找机会体会一下这样的快乐!”我对着大家说。

我调整了一下情绪,先开始上课。诺呢?整节课都表现得很自然,丝毫没有受到这件事情的任何影响。

下课了,我叫住了诺:“诺,是妈妈告诉你不许借抹布给同学的?”“嗯。”诺很认真,使劲冲我点头。

这一次,我有点哭笑不得了。

“那你告诉老师,你觉得妈妈的话对不对?”

“对。”诺一脸无辜地看着我。

“你也会有需要同学帮助的时候,如果大家也不帮你,你会不会难过?”我又问诺。

这一次,诺不说话了,但分明还是很迷茫。

一个故事一首儿歌

第三节,我准备了《我不给你》这个绘本故事走进了教室。故事讲完,我问大家:“小狐狸啊小狐狸,什么是你今天最开心的事啊?”

“是我和朋友们一起玩跳绳,我最喜欢跳绳了。”“是我救了我的朋友小熊。”……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是都离不开“朋友”。

我看了诺一眼,诺的神态不再像之前那么平静和漠然了,我知道,故事开始有作用了。我继续问大家:“孩子们,你们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分享过什么?是不是也体会过和小狐狸一样的快乐啊?”

就在大家纷纷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诺显得有些坐不住了。

放学后,我给父母们发了一个校讯通:“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故事

《我不给你》。记得让孩子讲给您听一听,然后和孩子交流一下。我想父母们都明白,孩子智商高成绩好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情商,孩子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交流,当他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希望我们能一起努力,让孩子知道,懂得分享才是快乐的。”

大家在一起

诺的事情,还是我心里的一个结。但我不能贸然找诺妈妈来,我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一天早晨,诺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送诺来学校,她给我请假说:“诺把脚崴了,可能需要休息几天。”看她欲言又止的样子,我问她:“还有什么事吗?”“老师,我想能不能麻烦您到时候帮诺补补课啊?”诺妈妈既满怀期待,又有几分不好意思。我说:“你放心吧,我不会让诺落下课的。”

最后一节课,我问孩子们:“诺生病了,你们谁愿意帮诺补课啊?”孩子都显得很兴奋,嘴里喊着“我、我”。

我又问:“你们谁家和诺家离得近?”蔷和慧就住在诺家隔壁的那个大院里,但是我装作不知道。还好,这两个孩子也举手了,我以离诺家最近为由,安排了她俩。

第二天一大早,我叫蔷和慧到我办公室,问了诺的情况。她们告诉我,诺的脚肿了,但是心情挺好。诺很喜欢听她们带去的儿歌和故事,诺还托她们带了写绘作业来给我看……

两个孩子七嘴八舌地讲起来,很兴奋。我提醒她们:“咱们班里的同学一定也很想知道诺的情况,你们也要给他们讲讲,然后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你们捎去给诺的问候没有。”两个孩子欢天喜地的跑出去了。

这天晚上,我给诺的妈妈打了个电话。我对诺妈妈说:“你一定要好好谢谢蔷和慧这两个小姑娘哦。是她们主动要求去帮助诺,还征得了爸爸妈妈的支持。如果班里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能这样通情达理,孩子们都这么懂事,我这个老师就当得越来越幸福了。”电话的那头,诺妈妈连声道谢。但我依然不知道,她是否听出了我话里的含义。

诺来上学了。孩子们都表现得很热情,大家纷纷围着诺,诺妈妈很感动,我趁机说:“你就放心吧,我们这个班级就是一个家,如果诺遇到什么需要帮助的,不光有我,还有这么多孩子呢!”

诺妈妈连连点头。我最终没有再提起那块抹布的事情,之后的一段时间,我还是比较注意观察诺,我发觉她和大家相处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萤火虫对父母说:

当一个孩子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如一张白纸,我们将进行怎样的书写呢?这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有位哲人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可见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比如诺妈妈对诺关于一块抹布的教育:“妈妈给你准备的抹布是新的,只能你自己用,不能给别人用啊。”诺妈妈的爱女心切可见一斑。

但是,母亲没有想到是,她这样的做法,恰恰会让女儿丧失掉拥有更多更好的东西机会。比如真诚的友谊、比如温馨的环境,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更多的“附加值”。

所以,如果您爱自己的孩子,请让孩子学会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对周围的人、事付出关心和帮助,并从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

萤火虫对老师说:

面对孩子的问题,老师切忌用自己固有的标准进行简单的衡量判断并作出处理。老师应当明白,孩子身上烙着其家庭教育的烙印,需要慎之又慎地对待。

1、在课堂上,诺毫无戒备地说出了妈妈的话,说明诺并不认为妈妈的话有什么不妥。或者说,对诺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还没有能力对此进行思考。所以这个时候老师既要“敏感”,即要从孩子的语言敏锐捕捉到教育的契机;同时又要“迟钝”,即对诺的语言不能立刻进行简单的评价。因为老师此刻实际面对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有教育问题的家庭。家庭的问题,不应该简单由孩子来“买单”。所以老师此刻必须要冷静。

2、老师对妍的表扬,其实是对诺的第一次提醒。面对老师对妍有心而为的“表扬”,虽然诺没有太大的反应,但实际上这是危险的。这种提醒的危险在于,很有可能让那些敏感的孩子立刻对诺产生一种排斥。在以后诺和整个班级同学的相处中,留下隐患。

3、课下老师继续追问“是妈妈告诉你不许借抹布的”这句话,更是失败。因为从逻辑上推断,这个问题其实是已经有了答案的,此刻再问诺,老师不过是证实了一下自己的怀疑或者猜测。但对孩子来说,却还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尝试撒谎,不承认是妈妈说的,以避免老师对妈妈产生恶感。

4、老师选择一些契合的儿歌来触动诺的这个过程,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的。比如老师一直在用那些正面的形象来引导诺:“你帮了老牛,老牛一定会请你喝奶的。”甚至最后“付出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这个升华,虽不是此刻最重要的,但依然很必要。

5、诺的问题虽然源自母亲,但是老师没有贸然找诺的妈妈来“兴师问罪”,还是表现了一种冷静。因为越是这样的父母,越应该要谨慎对待。


《新教育的一年级》系列童书:

荣获中国教师喜爱的100部图书之十大童书、全民阅读年会50种重点推荐图书;

引发“新孩子”公益项目为百所乡村学校捐赠1000万好书并培训近8万教师和父母。


童喜喜/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十大作家奥运火炬手,作品畅销数百万,获国家级奖十余次/教育研究者:新父母研究所创办人,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教育读写生活》杂志执行主编/资深公益人:自1999年开始资助35位失学儿童,创始、资助并实施各类教育公益项目,带领团队举办公益活动5000余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